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财经观察之 1140 --- 在港发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第一步

(2007-01-15 16:32:52) 下一个
英国《金融时报》

 
港的影子货币正慢慢登上舞台。上周三,中国政府决定允许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这将为当地的人民币存款提供一条难得的出路——目前,这些存款在香港只能被动持有,或选择汇回大陆。 

香港政府和财政官员对此兴高采烈,这是他们近年来梦寐以求的进展。但他们的兴奋之情掩盖了一个事实:这其实是一项典型的中国式渐进改革。而这些官员的热情突显出,香港在保住中国首要金融中心地位方面存在不安。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总裁任志刚(Joseph Yam)上周四表示:“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是一个里程碑,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他还预计,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将带动香港人民币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  

东亚银行(Bank of East Asia)主席李国宝(David Li)表示,此举将有助于香港成为人民币实现全面自由兑换的试验场。 

然而,此次改革并非重大突破。目前,只有个人和“指定商户”可以在香港开设人民币账户。这些“指定商户”通常是那些接待内地旅客并接受人民币支付的零售商、餐厅和其它服务提供商。 

在东亚银行,人民币存款的利率只有0.5%,而港元的存款利率却在1.25%至2.75%之间。人民币存款的持有人并非为了存款利息,而是在押注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升值。 

自从中国政府在18个月前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重估,并允许其兑美元缓慢升值后,人民币汇率现已升值约6%。 

然而,为此下注的人依然很少。截至2006年11月底,香港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仅为228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不到30亿)。对那些可能希望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内地金融机构而言,可用的流动性总量很有限。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行长张建国上周四明显表露出对在港发债缺乏热情。他在香港表示,该行需要时间对此项改革进行研究,然后再决定是否在香港发行债券。 

与此同时,内地债券市场正迎来一轮流动性高潮。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和Jason Chang估计,中国企业去年通过发行短期和长期债券,募集资金近400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2005年募集约2000亿元人民币,2004年募集资金不足500亿元人民币。 “2006年,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将首次超过融资总额的20%,”王志浩和Jason Chang上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表明中国内地融资渠道单调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然而,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乐观地认为,到2008年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额将增长3倍到4倍。加之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低,内地来港发行的银行债券将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投资工具。 

2003 年,香港的银行首次获准接受来自个人的人民币存款,两年后,又获准可以接受指定商户的人民币存款。这至少终于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放置人民币存款的地方,此前,他们只能在当地的兑换商店进行兑换。存款人还可以一次最多将6000港币兑换为人民币,这一限制后来被提高至2万港币。 

香港花了近四年时间,才将这一试验扩大到债券市场,这可以证明,在涉及重大改革时,中国政府是多么的谨慎。 

这也考验了香港官员的耐心。他们总是乐于提醒内地官员,按照香港的“小宪法”——《基本法》,中央政府有义务维护该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他们认为,诸如周三宣布的这种改革,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所在。 

译者/ 何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