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张五常的系列作品之四:与美国新交一席谈

(2007-01-09 04:36:34) 下一个
张五常的系列作品之四:与美国新交一席谈  
来源: 好文推荐06-06-12 18:34:41
   


奉佛利民思想为至上的几位新朋友访神州,要制作介绍中国的市场经济及其带来的发展的广播片集。几天前请他们吃晚饭,大家都是米尔顿的深交,一见如故,相得甚欢。他们说米尔顿这近来身体不适,我担心起来。还有一个月九十四岁,身体不适非等闲。他曾经动过两次心脏搭桥大手术,第二次大约二十年前,吉人天相;六年前一次病危,再吉人天相。

去年高斯对我说,自己九十四岁了,很累,睡很多,奇怪是米尔顿,彷佛长生不老。是的,佛老无恙就到处跑,龙精虎猛,五年前见他时还是思想敏捷。这次朋友带来的信息,是米尔顿与太太萝丝终于老了,行动有点不便。是那样伟大的一对夫妇,多年来视我如弟弟,爱护有嘉,有时无微不至。

谈起米尔顿,大家无限敬仰。我对他们说,米尔顿对我最大的影响,不是他那排山倒海而来的思想感染力,而是那种不畏权势,永远不说一句自己不相信的话,数十年如一日操守。当我发觉自己近于违反这套黄金定律,必定想到米尔顿,对自己说:士可杀,不可辱,佛老做得到的,我也可以做到。

朋友提及,几年前与格林斯潘谈到米尔顿,格老说天下不知道有哪几个人可以影响世界文明的动向,但米尔顿肯定是一个。我感到与有荣焉:佛老对中国的影响,多多少少通过我的介绍文章。我对新朋友指出一个奇怪现象:米尔顿在美国推行学券制,不遗余力五十年,被接受的例子不多;中国却相反,学券制不仅容许,而且受到政府鼓励,可惜地区政府不够钱,不能大搞起来。我跟着指出目前的中国,还不大明显的趋势,是私营办学。佛老听到应该更高兴了。

有朋自远方来,要为神州拍摄一系列市场经济的故事,我当然高兴。他们游外滩,说浦东,访新天地,都对。晚宴之后的早上,他们要访苏州,拍摄那里的工业园与访问一个普通人家,也对。除了这些,我建议他们访杭州,会见那里的工商业才俊,也不可忽略义乌、温州等现象。我说今天中国值得报道的可观发展,不再限于沿海一带:长沙,重庆、成都等地方,都有看头。当然,拿不出来的贫困之区还多的是。我见他们对中国那样热情,不便早拨冷水。报道中国,不细说一下某些地区的苦况,有所不达。下次见到这些朋友,会作此建议。

是米尔顿的朋友,当然崇尚市场。我对他们说,国际贸易不论,中国本土的市场自由得离奇,如果米尔顿知道,可能叫出声来。上海的出租车驾驶员每星期只工作三天,工作天操作十七个小时。在美国,这样的「自由」不可能想象。我又指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产品皆可以订造,顾客要怎样就怎样。在美国,这不可能:不少产品要通过「安全」审查,顾客要这样那样,产出者乐意,但往往要通过安全验证,手续麻烦。

很遗憾,一席之谈,朋友多,大家说说笑笑,没有机会让我细心向新交解释中国的独有制度,以及多方面还需要改革的地方。是那么有趣、那么精彩的故事,米尔顿应该很想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