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My Diary 139 --- 欧元:一场伤心的贵族午宴

(2005-06-21 17:44:56) 下一个

 

始于5月底《欧盟宪法》在法国遭遇滑铁卢,欧元兑美元从1.2585开始下调,一度跌至1.2032。自四月份欧元跌破1.30美元的心理支撑线以来,欧元累计跌幅已达7.5%以上。在本周汇市,欧元依旧下跌不停,欧元兑美元已跌至9个月以来的新低点。毫无疑问,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成了欧元下跌的导火索。法荷两国全民否决《欧盟宪法》的伤感“双城记”被市场广泛解读欧元区政治前景的不明朗和经济融合速度的减慢,这严重动摇了人们对于欧元的信心。然而根本的原因却是欧元区经济的疲软背书了欧元近来持续下跌的趋势。欧元颓势的继续将极可能打破全球现有汇率格局,并改变全球贸易经济平衡以及亚洲央行的外汇储备资产组合。

 

群雄纷争的政治舞台

根据欧盟现行规定,只有全部25个欧盟成员国都批准了《欧盟宪法》,这一法案才有可能在2006111日生效。目前9个欧盟成员国通过了《欧盟宪法》,分别是:德国、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奥地利、希腊、立陶宛、斯洛伐克以及斯洛文尼亚。然而作为欧盟“双引擎”之一的法国却在巴黎时间5月29日由全民公决投票产生了一个足以影响“大欧洲”命运的结果。出于对法国失去主权与慷慨社会福利制度的恐惧以及大规模廉价劳动力可能进入法国的担忧,54. 87%的法国公民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尽管之前欧洲领导人多次劝说法国居民“承担起欧洲建设的历史重任”,把全民公决变成一次建设“大欧洲”的壮丽之旅,大欧洲的光荣与梦想还是被现实的柴米油盐所掩盖,民意最终对《欧盟宪法》说的是“不”。

 

法国公投的结果导致有关欧元的争论重新浮上水面。最先对欧元发难的是意大利劳工部长罗伯托·马罗尼,他在6月3日建议意大利应该回头使用老货币里拉。此后出版的德国《明星》周刊报道说,德国财长艾歇尔与德国联邦银行行长韦伯曾讨论欧洲货币联盟失败的问题。尽管二人的发言人迅速对上述报道予以否认,法兰克福外汇市场上欧元汇率还是因此出现了下挫。在法国公民否决《欧盟宪法》之后,一向以“身为欧洲人”自豪的荷兰人竟然也步其后尘,这着实让包括欧洲人在内的全球市场感到一阵紧张。不过值得玩味的是荷兰最新民调显示,人们反对《欧盟宪法条约》的最主要原因是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而不是由于反对欧元过度升值和欧盟总部的官僚作风。

 

过去一个月欧元的大幅波动实际上反应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要把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的欧洲各国统一起来的主要障碍在于各国经济利益的相互协调:富裕的欧盟国家害怕新加入的东欧穷国来抢它们的“饭碗”,使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而东欧诸国及欧盟其他经济上稍微落后的国家,则希望能够通过欧洲的统一给它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欧盟创始人的意见正是希望通过欧洲的统一以增强欧洲的力量,并给各国带来福利。

 

缺乏底气的经济背景

不过金融市场的眼光最终要落到欧元区疲弱的经济基本面上。根据上月OECD发表的世界经济前景预测,欧元区05年和06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2%2.0%。另外,受能源价格影响,欧元区5月份年通胀率虽然由4月的2.1%下滑至2.0%,与市场预期一致但仍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目标水平。虽然欧盟统计局并未阐明通胀放缓的原因,欧元区各国的价格数据表明尽管食品价格上涨,是能源价格的下跌导致了通胀放缓。再者,市场人士认为欧元区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或流动资金过多则是导致资产价格出现不可持续增长的祸根。欧元区4月份M3货币供应量增幅为6.7%,高于3月份的6.5%,而且市场密切关注的M3三个月移动平均值为6.6%,远高于欧洲央行4.5%的参考值。欧洲央行认为M3必须维持在4.5%的水平上才能确保实现中期物价稳定。

 

相对于欧元区经济的步履蹒跚,目前美国经济的强劲回升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政府近期宣布,其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按年率计算达到了3.6%,而同期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年率仅为1.3%。美国经济的抢眼表现不仅增加了美元及美元资产的吸引力,而且美元利率稳步走高更逐渐拉大了与欧元的利率差(目前利差为1%),这使得欧元在吸引外来资本方面处于劣势。在低增长率和低利率的环境下,欧元区吸引间接投资的前景也不乐观,甚至流动性和质量较高的欧洲Fixed Income市场也可能会因此陷于困境。

 

十字路口看远景

正如前美驻法大使的费利克斯·罗哈廷所说的那样,欧盟新宪法举行的全民公决象征着法国和欧洲都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欧洲一体化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从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欧洲一体化宣言算起,欧洲人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从过去的“欧洲钢煤共同体”发展到如今的“欧洲联盟”。而所谓的《宪法条约》正是在欧盟扩大到25国后的必然产物。对于所有欧盟成员国来说,每次吸纳新成员就意味着政策的重新调整和利益的再次分配,这是大欧洲概念下所有人必须达成的一个妥协。并且欧盟也为自己留了另一条通往大一统理想的路。《欧盟宪法》本身就规定,在其签署后两年之内,如果得到了欧盟五分之四人口的批准,那么欧盟首脑会议将举行专门会议,讨论未批准国的问题,届时这些国家将不得不在重新举行投票或退出欧盟之间做出抉择。按照欧盟寻求妥协的“老习惯”,即使法国,甚至荷兰都说了“不”,最终欧盟也会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子。

 

另外,欧元贬值并不全是坏事。欧元贬值从欧洲经济的角度来看,短期内是有利的。过去几年来,欧元走强抬高了欧洲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国内市场上还要面临更为便宜的进口产品的竞争。2002年,欧元汇率曾有一次大幅上升,结果是出口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减少,直至在当年第四季度成为负数。此外,欧元升值还使得欧洲企业在美国等地的收入和利润兑换成欧元后大幅贬值。因此,这次的欧元下跌可能会给欧元区低迷不振的经济带来一线生机。

 

再有,欧元汇率下跌也不会对欧盟经济产生根本性转变。欧洲经济市场刚性由来已久,不可能因汇率贬值的因素就有所较大改善。实际上,欧洲物质产品的生产无论做多大的努力都是难以和不断崛起的亚洲制造基地相竞争,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美国不可能在制造产品方面与新兴国家相互竞争,于是把大部分生产基地都转移至新兴发展中国家生产,而美国则致力于发展“虚拟资本”(以发达资本市场支持的知识经济体系)。未来欧洲要想摆脱经济困境,也必须走上这条道路,而这需要以一个强势的欧洲货币为基础。

 

当然,作为几大货币之一的欧元,起市场变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必然会有影响。欧元的持续贬值至少会引起亚洲央行近年来大幅增持的欧元储备损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反倒提供了大家低吸欧元资产的机会。因为从长远考虑,亚洲和欧洲都已认识到必须建立彼此货币金融合作机制才能尽量避免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而增持欧元储备无疑是彼此之间货币金融合作的一个步骤。但反面问题是,欧元低迷虽然短期内对欧洲经济有利,但无疑会打击投资者持有欧元的信心。一旦各国央行由于对欧元失去信心而减少对欧元的需求,那么欧元将会有更大的贬值。同时国际贸易中以欧元结算的比例也必然会下降,这则是与当初推出欧元的意图背道而驰的,也更谈不上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担任制衡美元的重任了。

 

写于20056月21日多伦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