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协奏曲曲目初探(18):何占豪、陈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1988 或之前)

琵琶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根据1959年的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改编的,原作何占豪、陈钢;改编何占豪。据百度百科的“何占豪”条目所述,这部协奏曲改编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未说明具体年代,这里是根据目前找到的最早音频(唱片)的年代,记作“1988年或之前”。
 
 
何占豪,作曲家,1933年生于浙江诸暨,1950年考入浙江省文工团,1952年加入浙江省越剧团乐队,任扬琴、月琴演奏员,开始学习小提琴,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后转入作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主要作品还有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 《龙华塔》等。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陈钢,作曲家,1935年生于上海,早年随其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59年与何占豪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七十年代有编曲的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此外还有交响诗,大合唱和室内乐合奏等多种体裁的作品。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以梁祝的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的曲调为旋律素材,借鉴西方单乐章奏鸣曲式,包括呈示部“草橋結拜”,展开部“英台抗婚”和再现部“墳前化蝶”。琵琶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在同名小提琴协奏曲的基础上移植给琵琶的,有西方管弦乐队和中国乐队协奏的两个版本。西方管弦乐队的版本保留了原小提琴协奏曲结构、旋律和乐队部分,只是把独奏乐器从小提琴换成琵琶。
 
下面的音频取自1988年威聲音像出版公司发行的唱片《梁祝 - 琵琶协奏曲》,由何树凤独奏,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协奏,袁方指挥。这是目前在互联网上找到的作品最早的版本。全曲时长约28分钟。 
 
何树凤,琵琶演奏家,1955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多次在国内比赛获奖,曾到4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并著有《琵琶演奏艺术》一书,现居M国洛杉矶。
 
 
 
琵琶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另一版本是中国乐队协奏的。全曲仍然保持了原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构及旋律,只是把独奏乐器换成琵琶,并把乐队改成为中国乐队重新配器。
 
下面的视频是2014年在香港的荃灣大會堂演奏廳,由潘娥青与新聲國樂團合作演出,邱少彬指挥的。全曲时长约26分钟。
 
潘娥青,琵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1952年出生于上海,六岁起随其兄潘亚伯学琵琶,1978年考入中国电影乐团,多次在国内比赛获奖,并多次出国演出。
 
 
 


 
主要参考文献:
 
新葩网:何占豪
https://www.sin80.com/artist/he-zhanhao 
 
新葩网:陈钢
https://www.sin80.com/artist/chen-gang
 
百度百科:何树凤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95%E6%A0%91%E5%87%A4/5374294 
 
公众号琵琶名家之潘嫦青与潘娥青:你一定没有听过这样的梁祝!来自潘娥青老师的演奏
https://mp.weixin.qq.com/s/ddFSIFgWb0VWCZR4elo4uQ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