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1)
拉赫玛尼诺夫
(一)
本来今年的6月俄罗斯要举办第一届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钢琴、指挥和作曲)大赛。赛事三大代言人都选好了:马祖耶夫、捷杰耶夫、亚历山大·柴科夫斯基。可是,俄乌战争爆发了。
现在,捷杰耶夫在德国已经被解雇了,因为他支持普京。亚历山大·柴科夫斯基不得而知,但已知的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已经被西方全面封杀了。马祖耶夫是当今俄罗斯的钢琴大师,目前是安全的。可是还能不能代言就不知道了,因为估计今年这一赛事难以举行了。这样,唯一的好处就是拉赫玛尼诺夫不会被抵制,但拉赫玛尼诺夫在俄罗斯总是生不逢时。
拉赫玛尼诺夫不仅是那个时代伟大的作曲家,还是最杰出的钢琴家,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大神级的钢琴大师。与传说中的史上钢琴大师不同,拉赫玛尼诺夫生活在20世纪,他的演奏通过现代神奇的录音技术得以保留,使我们今天能有幸亲耳一闻,听到他的声音。不过,几年前澳洲著名的古典音乐广播电台搞过一个节目,他们分别播放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演奏的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和郎朗的演奏,然后请观众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版本,结果一向被批评演奏缺乏思想内涵的郎朗的演奏获得了更多听众的喜爱。有人曾评论说,作曲家演奏的钢琴与钢琴家不同。我想或者作曲家在演奏作品时就像是在作曲,而钢琴家演奏时则是在演奏。当然,这里我并不是想否定郎朗的演奏,我认为他们有不同的风格,郎朗的演奏或许更适合今天这个商业娱乐时代中听众的口味。所以,我想说的是作为作曲家的拉赫玛尼诺夫可能更具有永恒的价值。
拉赫玛尼诺夫有一双病态的大手,他可能患有马凡式综合征,这类患者手脚奇大,拉赫玛尼诺夫的手可以跨越12个甚至13个音阶,轻松的处理最复杂的乐句。不过,他的演奏却是舒缓朴素的,有着一种超常的清晰的结构,音色晶莹剔透,并且带着一股冥想的气息。
其实,拉赫玛尼诺夫本身也是这个现代商业时代的幸运儿和弄潮儿。当年比他更老一些的音乐家很多人拒绝新出现的录音技术,而拉赫玛尼诺夫主动拥抱了它。在美国时,他最早与爱迪生合作,在爱迪生的唱片公司中发行了五张双面唱片,获得良好的市场业绩。拉赫玛尼诺夫和爱迪生对唱片的制作和发行都非常满意。然而,当拉赫玛尼诺夫希望再录制更多唱片时,爱迪生却拒绝了。爱迪生认为世界上有这十张唱片就足够了。爱迪生缺乏音乐品味,也缺乏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他的所有生意最后都破产了。
(二)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通过在金属滚筒上留下深浅不同的痕迹把声波变成金属振动的滚筒录音机,播放时要用手旋转留声机的曲柄。当时,他录下的第一个录音是他朗读的一句当时流行歌曲的歌词,大概是“玛丽抱着小羊羔,小羊羔的羊毛像雪一样白”,录音只有八秒钟,但他为我们永远的留下来他的声音。其实,20年前法国人斯科特发明的声波振记器,或许这才是人类最早的录音机。1888年德国人发明了碟式唱片。两种唱片竞争了20年,滚筒才终于逐渐被淘汰。1940年,英国开发出全频带录音,FFRR,这项技术原本是英国海军为了通过声音区分英国潜艇与德国潜艇而发明的高清录音。在滚筒录音发明近200年后,1962年,飞利浦公司发明了盒式磁带。到1980年代,磁带销量超过了黑胶唱片。然而,1982年,索尼公司与飞利浦联合发布了CD。十年之后,CD一统天下。黑胶唱片和磁带都绝迹了。但只过了八年,MP3又上市了。人类进入数字音乐消费的时代,而人类几万年前就开始画画了,但对于这几万年人类的声音,我们一无所知。录音技术使人类最神奇的一项发明。
留下过去的声音。
爱迪生是一个奇异的矛盾体,他既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又相当守旧,非常僵化自负,他的许多生意最后都惨遭失败。在录音唱片上,他先是以他的滚筒录音顽固的与唱片抗衡,直到1913年才不得不接受唱片。而且,身在美国的爱迪生却像我一样不喜欢爵士乐,拒绝发行爵士乐唱片。总之,种种原因的最后是,他的唱片公司也于1929年倒闭了。
在被爱迪生拒绝后,拉赫玛尼诺夫又与RCA公司合作,继续推出他的音乐唱片,为他带来丰厚收入。爱迪生在18世纪末曾录过一段勃拉姆斯亲自弹奏钢琴的录音,这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段录音了,可惜当时的录音技术极不完善,现在听起来只有一片噪音,完全听不到勃拉姆斯的钢琴声了,但当时勃拉姆斯的确在弹钢琴。
(三)
后来,RCA已经重新制作出版了十张约十个小时的拉赫玛尼诺夫的录音CD,既有拉赫玛尼诺夫演奏和指挥的他自己的钢琴作品,也有他改编的曲子和其他作家的作品。这是非常珍贵的录音,而且,今天已经被制作成无损音乐的数字形式,有心人几年前可以在网上搜索资源免费下载,如今只能在淘宝购买非法的产品,然后找到一个可以播放无损音乐的播放器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上了。这里放几首:其中有拉赫玛尼诺夫改编的柴科夫斯基的《摇篮曲》,《摇篮曲》是柴可夫斯基最后的一批作品;拉赫玛尼诺夫还将奥地利伟大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创作的著名小提琴小品《爱之欢乐》、《爱之悲伤》改编为钢琴曲,也是非常精彩。克莱斯勒是上个初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是大卫和海菲兹所敬仰的小提琴大师。当年,RCA还录制了拉赫玛尼诺夫和克莱斯勒的合奏,不过,RCA似乎更加重视克莱斯勒,而对于拉赫玛尼诺夫的录音有些敷衍,所以他的伴奏听着相当含混。不过,这些录音非常珍贵。这里放的是贝多芬的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的一个乐章。
01. Sergei Rachmaninoff - Rachmaninoff , Prelude in C# minor
02. Sergei Rachmaninoff - Waltz No. 7 in C sharp minor, Op. 64 No. 2(1)
03. Sergei Rachmaninoff - Rachmaninoff , Liebesleid (Kreisler)
04. Sergei Rachmaninoff - Tchaikovsky , Lullaby
05. Sergei Rachmaninoff&Kreisler-Beethoven Sonata _ Op. 30, No. 3, ii,Tempo Di Minuetto, Ma Molto Moderatoe Grazioso
(四)
赫马尼诺夫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大地主家庭,其祖上据说来自传说中的瓦西里,绰号“拉赫曼”,是摩尔达维亚的斯蒂芬三世的孙子。赫玛尼诺夫的祖父阿尔卡季生活在尼古拉一世的时代,那个时代也是普希金的时代,是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对于后来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具有重大意义。阿尔卡季是一个大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和农奴。他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曾经向爱尔兰的作曲家约翰·菲尔德学习过作曲。“拉赫曼”有亲切、慷慨的意思,的确,阿尔卡季对人亲切慷慨,因此得到周围人尤其是他的农奴的敬爱,这使得在农奴制改革中他的家庭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阿尔卡季的女儿朱丽娅嫁给了西洛蒂,一年后生下了亚历山大·西洛蒂。这位拉赫玛尼诺夫的堂兄是那个时代俄罗斯杰出的钢琴家,他曾是安东·鲁宾斯坦的学生,还曾师从李斯特,不过,他跟随李斯特只学习了几个月,李斯特就去世了。
(五)
十八、十九世纪的俄罗斯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终爆发剧烈的动荡与革命,这些形成了俄罗斯的历史,也奠定了今天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性格。彼得大帝以专制的方式迅速推动俄罗斯全面西欧化,同时,开始领土扩张。之后的叶卡捷琳娜大帝继承了彼得大帝的政治遗产,继续推进西欧化和俄国的军事事扩张。两代俄罗斯沙皇奠定了俄罗斯的欧洲思维和欧洲情节。叶卡捷琳娜大帝死后,长子保罗一世继位。保罗一世是一个有着悲剧命运的沙皇,和他的父亲彼得三世一样,死于宫廷阴谋。在他死后,他的长子亚历山大一世继位。和平淡而悲剧的父亲相比,亚力山大一世的一生可谓既辉煌又神秘。早年,叶卡捷琳娜大帝与储君保罗有矛盾,亚历山大刚一出生就被叶卡捷琳娜抱走抚养。叶卡捷琳娜极为喜欢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小时候在叶卡捷琳娜的宫中是一个活泼聪明讨人喜欢的孩子,可一到父亲保罗的宫中,就变成另一个人,严肃、坚毅、冷酷、守纪律,这完全是保罗心目中理想的普鲁士军人的形象。后来,叶卡捷琳娜大帝想让亚历山大在她死后继承皇位,这让保罗很担心,而亚历山大在父亲面前极力保证不会接受王位,在叶卡捷琳娜大帝面前则从不谈论此事。当年保罗被刺杀时,亚历山大和妻子躲在他的套房里,消息传来,亚历山大恸哭不止,直到政变的首领走进来,对他说:“行了,别耍孩子气了,登基去吧。”今天一般的史学观点是,亚历山大在政变前迫于政变者的压力签署了同意政变的秘密文件。经自彼得大帝之后历代沙皇的持续军事扩张,待到亚历山大执政期间俄罗斯的领土和影响达到巅峰。在对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瑞典的战争中取得一系列重要胜利后,俄国又相继吞并了格鲁吉亚东部、芬兰、比萨拉比亚、北阿塞拜疆和华沙公国。尤其1812年至1814年间,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俄罗斯更是成为欧洲反法同盟的霸主。最终打败横扫欧洲令欧洲各国闻风丧胆的拿破仑,亚历山大还亲率大军自莫斯科经白俄罗斯明斯克、立陶宛维尔纽斯、穿越波兰华沙、德国柏林攻入法国巴黎。1814年,亚历山大骑着白马以反法联军总司令的身份在盛大的入城仪式中进入巴黎。之后,俄罗斯被誉为欧洲宪兵,亚历山大一世被欧洲诸国举为“神圣王”。然而,也是在这次风光无限的征服拿破仑的巴黎之行中,跟随亚历山大的青年一代俄国近卫军军官目睹了巴黎的现代与繁华,受到刺痛,他们意识到自己正走在诞生了“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法国,他们感到真正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感受了人的尊严,而俄国还是没有宪政的古老的农奴制呢。结果,他们中的一些人从此坚定地走上了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道路。后来,许多人成为发动政变的“十二月党人”,政变虽被镇压,但开启了俄罗斯近代动荡战乱与革命的风潮。所以,可以说俄罗斯以军力击败了拿破仑的同时,法国却以其文明击败了俄罗斯。
亚历山大大帝从小接受良好的欧式教育,具有启蒙和自由主义的思想,他认同法国的共和制,反对君主专制。但当他开始统治俄罗斯,他遇到的现实与当年所受的理想主义教育形成强烈反差,这使得亚历山大变得茫然不知所措,而这也是一直困扰俄罗斯政治文化界的一个至今没有解决的难题。
亚历山大最后的人生结局更是一个神秘的传奇。
(六)
1825年9月,亚历山大一世得到密报,军队中正在准备一场政变,少数军官阴谋要推翻他。而令人奇怪的是亚历山大一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是离开圣彼得堡,去到一个安静偏僻的亚速海小镇塔甘罗格疗养。这里气候温凉宜人,风景美丽质朴。而不到两个月,俄国皇宫突然宣布,亚历山大一世在疗养地驾崩了!随即,对于亚历山大的突然死亡俄国境内出现了不同的猜测。有人说,他的确是死于疾病;有人说,他没有死,而是看破红尘,放弃皇位过起了隐居生活。至今,亚历山大的死成为一桩悬案。据说,在他死后10年的一天,乌拉尔山区的一个村子里来了一位自称费奥多•库兹米奇的老人,老人雍容高贵、气度超凡。因为,他说不清自己的来历,结果被警察驱逐到了西伯利亚。但他学识渊博,待人宽厚,在当地受到群众爱戴。并且,人们慢慢发现他对当时的政坛典故了如指掌,讲起宫中的事情如数家珍,更离奇的是,他能绘声绘色地描述俄军开进巴黎时的盛况,甚至能说出当时沙皇身边每一个随员的名字。后来,1864年1月20日,费道尔•库兹米奇死了。之后又有传说,当年亚历山大的御医从不参加11月19日纪念亚历山大之死的祷告仪式,而1864年1月的一天,他却亲自领着全家为亚历山大的亡灵祈祷,流着泪说:“沙皇这下是真死了。”而在继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办公室的墙壁上,一直挂着费道尔•库兹米奇的画像。
据说,前苏联曾挖开沙皇时期的墓室,而亚历山大的墓穴是空的。
01. Evgeny Kissin _ Etudes-Tableaux Op. 39 in A minor
02. Evgeny Kissin _ Prelude in F-sharp minor Op. 32-8
03. Sviatoslav Richter _ Etudes Tableux Op. 39 #4
04. Sviatoslav Richter _ Prelude in C, Op.32, No.1
05. Emil Gilels _ Prelude in G minor, Op.23, No.5
06. Emil Gilels _ Etude-tableau in E-flat minor, Op.39, No.5
07. Yakov Flier _ Prelude in C-sharp minor, Op.3, No.2
08. John Ogdon - Rachmaninoff PS 2, II Non allegro - Lento
09. John Ogdon - Rachmaninoff Piano Sonata No 2 B flat minor, Op 36 I Allegro agitato
10. Byron Janis _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2 In C Minor, Op. 18 - 1. Moderato
11. Byron Janis _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2 In C Minor, Op. 18 - 2. Adagio sostenuto
12. Byron Janis _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2 In C Minor, Op. 18 - 3. Allegro scherzando
13. Yujia Wang _ Rachmaninoff_ 5 Morceaux de fantaisie, Op. 3 - No. 1 Elégie in E-Flat Minor
不谈战争谈音乐——俄罗斯的音乐家随笔
不谈战争谈音乐——《基辅大门》
不谈战争谈音乐——前苏联的大美女
不谈战争谈音乐——鲍罗丁
不谈战争谈音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收音机和小提琴
不谈战争谈音乐——巴拉基列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鲁宾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2)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3)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4)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5)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6)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7)
不谈战争谈音乐——阿连斯基/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利亚多夫,梅特纳
不谈战争谈音乐——博特凯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的优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贝多芬的男情人们-Op.109(2)
静夜钢琴声
那些让人生显得太短的声音
从贝多芬的“晚期风格”到崔健上“中国好声音”
Vocalise:练声曲
阿根廷探戈: 那几乎就是爱情了
岁末漫谈贝多芬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