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版: 圣桑的 a小调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OP. 33

来源: istory 2020-04-04 10:26:4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308 bytes)

协奏曲这种形式之所以在法国仍然能得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圣一桑,因为协奏曲在19世纪的法国已经失去了它的崇高地位,成了纯音乐的穷表弟,沦落到了纯粹成为炫技工具的地步,它的目标完全变成了为独奏家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提供乐队伴奏。任何偏离了三乐章标准结构、偏离了让乐队处于从属地位、让听众将注意力偏离独奏家琴技的作品,都会让听众和评论家感到困惑,甚至感到不安。结果,圣一桑的协奏曲必然会遭遇抵制,因为这些协奏曲不仅戏弄了所有曲式规定,而且在独奏乐器和乐队之间创造出了一种更加平衡的新关系,因而向独奏家从前的主宰地位提出了挑战。不过这些协奏曲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因而它们的演出遭到了当时许多评论家的猛烈抨击和嘲弄。
1872年,由于普法战争带来的政治灾难以及他本人因歌剧《黄衣公主》失败而感到灰心,圣一桑将注意力转到了大提琴上,完成了《c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0p.3 2》和《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0p.3 3》。他很可能是在同时创作这两首作品(这一点非常有意思,三十年后他也几乎是在同时创作《F大调第二大提琴奏鸣曲,Op.1 23》和《d小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Op.1 19》)。我们不知道圣一桑为什么会突然对大提琴产生兴趣,但可以想象到的是他得到了大提琴家奥古斯特·托尔贝克的鼓励。圣一桑将这两首作品题献给了托尔贝克,而且托尔贝克还担任了首演时的大提琴手。这很像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给他灵感、驱使他创作了几首小提琴与乐队作品一样。
圣一桑的《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于1873年1月19日由巴黎音乐学院音乐会协会举行了首演。据该协会的常务秘书以及后来成为圣一桑传记作家的让·博内罗描述,这是很少给予尚健在的作曲家的殊荣,因为这些作曲家常常被视为“闯入者”。

所有跟帖: 

10 首最著名的 CELLO CONCERTO -istory- 给 istory 发送悄悄话 (608 bytes) () 04/04/2020 postreply 10:40: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