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雅韵14:大地之诗-梅魂(快递我们必成传世名作的原创新歌)
借着Bob Dylan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摇滚文学的“教父”崔健大叔登台30周年发一首原创新歌。尤其这次Sir.BD得奖等于是向世界再度肯定、褒扬富有诗意(“诗意”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黜陟幽明的反思、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精神、浪漫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文采又能直面人类共同的惨淡人生与节操问题的歌曲类型。中国缺这样的歌曲吗?
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不曾缺过。譬如说,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的名作《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就是这样一首作品。
自从我儿时第一次听见李叔同先生的名作《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就一直想自己也能参与创作出一首如它这样简洁、质朴又隽永,可以广为流传的传世歌曲。
数十载过去,终于拈花而得!偶然焉?必然焉?短短三段的浓缩,既写了悲欢离合,也写了先秦以来中国读书人所推崇的“士”之精神,不需要随着人事沉浮而改变。?
如下:
另外一个较长的版本:
两个版本都是此次在文学城首发的。
也谨以此歌献给文学城资深网友、我数年来的文学知音“不锈钢碗”女士、包括玉珊珊、小贝壳在内的诗友与歌友、还有在文学城偶遇的前辈昆曲曲友和中国民族音乐爱好者“老来栖落北美枫”等。
上海世博会那年的音乐会上第一次听见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一级演奏员、出生在中国辽宁,多年旅居日本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张滨老师自己作曲、首演的二胡交响音诗《大地之诗》,犹如电光火石般地瞬间集中我的魂魄,不能自已。
待到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文化交流,张滨老师又率领他在日本二十余年苦心经营、培养的百余人中乐团回江南演出,我又有幸在现场重温了《大地之诗》,尤其随着乐曲递进,看见布景里一棵遒劲挺拔的梅树上盛开的花瓣片片随风飞舞落在洁白的大地上,那种情景交融,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对我述说,我与这曲子或许缘分匪浅。
同一年的冬天,我与外子去访欧洲难得一见的、全部自中国移植来的某个梅园,兴奋之余却得了严重的感冒,卧床两周,包括白色圣诞假期。就在这个时候,我抱病,听着《大地之诗》,依照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的韵,填了三阙新词“卜算子 咏梅”。
后来就搁置了。今次又想起,选用我填的三阙新词“卜算子 咏梅”里的两阙作为歌词,配上张滨老师的《大地之诗》现场录音自己唱来,竟然严丝合缝!
多么美妙!
自从我儿时第一次听见李叔同先生的名作《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就一直想自己也能参与创作一首这样简洁又隽永的唯美歌曲。
数十载过去,终于拈花而得!偶然焉?必然焉?
无论怎样,我是张滨老师的后辈知音,我们又都是梅花的知音。
梅花,是最接近我们华人自古以来推崇的坚贞品格与尚贤精神的名花!
梅花,梅魂不正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大地上一束芬芳的诗篇吗?
我用了张滨老师两次现场的演奏,升了Key,做了4分半钟和2分半钟两个版本。
在此首飨文学城的音乐爱好者们。
新歌速递:
大地之诗---梅魂
作曲:(旅日)张滨
作词:(旅欧)鹿野薇念
二胡演奏:张滨
原唱:鹿野薇念
流水尽东归 ,岁月冬天好。
寂静天涯千亩白, 谁写丹青早?
早缀清圆花, 铁骨冰莹耀。
纵使芬芳渐解消, 不肯随波老。
冬雨细如灰, 香缈疏影袅。
邂遘含章妙点额 , 年纪当时小。
冷眼看兴衰, 感汝呵妆巧。
化羽琼枝萼绿来, 还把前缘报。
流水尽东归 ,岁月冬天好。
寂静天涯千亩白, 谁写丹青早?
早缀清圆花, 铁骨冰莹耀。
纵使芬芳渐解消, 不肯随波老,
不肯随波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