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古典大师好像都是这样为生计而奔波的。欧洲算拥挤了吧。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好像都是这样的。我还从来没听说某人因为生活悠闲,没事儿闲着就哼哼出几首好的音乐或者其它艺术作品的。就是因为生活悠闲去打高尔夫球,也没见谁打成了大师。事实正相反,只要想搞出好的东西,你就闲不下来了。音乐也好,绘画也好,摄影也好,写作也好,啥啥也好,都是这样。
举一反例!
所有跟帖:
•
Great Example!
-乐鼠-
♂
(0 bytes)
()
08/31/2013 postreply
20:30:04
•
中国还有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他反而因以音乐为生而“悠闲”地创作音乐
-竞选-
♂
(0 bytes)
()
09/01/2013 postreply
00:04:49
•
我主要是指音乐创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类似例子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
-竞选-
♂
(0 bytes)
()
09/01/2013 postreply
00:13:24
•
比如,文革年代,就有这类批判或歌颂的歌曲
-竞选-
♂
(447 bytes)
()
09/01/2013 postreply
00:25:35
•
那这类音乐是“人多拥挤勾心斗角,成天为生计奔波得精疲力尽”的结果?
-尘埃2.0-
♂
(0 bytes)
()
09/01/2013 postreply
07:48:38
•
可是我没看出这类音乐是“人多拥挤勾心斗角,成天为生计奔波得精疲力尽”的结果。
-尘埃2.0-
♂
(0 bytes)
()
09/01/2013 postreply
08:10:02
•
那你是要把瞎子阿炳所处的社会环境归到哪类?
-尘埃2.0-
♂
(337 bytes)
()
09/01/2013 postreply
07: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