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math01 球对称规范场,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是信息么,那么它的对立面就是熵

 转载一个关于意识是什么的帖子,同时问大家几个物理问题


flyingc
2005-10-21, 22:02
从目前脑科学的一系列的观测和试验来看,意识仅呈现了一种物理现象,这令很多研究人员感到沮丧。包括先验的知觉、心理、反射、潜意识等等,都是在欧式几何空间上发生的物理架构。皮层内神经元突触的桥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种类、含量、比例,都有严格的量化指标。
资源的耗散就是神经活动的过程。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是信息么,那么它的对立面就是熵。
经典热力学以分子无规则振动来解释了物质结构的秩序,那么统计力学呢?光“子”的本质及其扮演的角色呢?
根据观测而得知的太阳的物理结构及其活动规律如果属实,那么世界的本源也许是个很悲哀的结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的!本体是物质的。人类意识不过是太阳核聚变产生的幅射的副产品。这一点只要遵从太阳系尺度的欧氏几何空间的数理逻辑寻求量化即可。生命进程乃至原本为佛学用语的“意识”,其实都是先于物质本体存在的数理逻辑的“空象”。将太阳衰变幅射的粒子及其所做的“功”,在物理层面上由物质做为载体“表演”出来,而其情节和进程却被数理逻辑牢牢地掌控着的。
宇宙最初由奇点爆炸后为何没有从溶融的高温均匀地冷确为3K背景幅射?即因数理逻辑控制着使之产生了不均衡的态势,物质在冷确过程中形成的凝聚态,无一处不体现着数学的普适性。
**************
也许有人质疑逻辑本身,是否皆因人类意识及其对观察对象的扰动而存在?事实是,逻辑是先验的并且无处不在。
在此不想讨论逻辑的形式问题。逻辑本身无逻辑可言。如同公设不可求证。数理逻辑是形式逻辑的特化,而黎曼几何显然已经超出传统的数理逻辑了,但它仍是数理逻辑。
*****************
世界和人(注意:不是“人和世界”)是种很松散的主从关系。目前很多科学工作者还不能将人类活动纳入宇宙波函数。世界是不以人类扰动为先决的自在的客观实在。将每个人对比,近似地看做同质同构,一个在世的人,对世界产生了扰动并使之为之改变,但这仅仅是一种关联,这种关联的产生是因为世界是先验的逻辑的。一个死亡的人,解除了对世界的扰动及其关联,而世界并未因之死亡而失去存在。这个恐怕是种最简单的逻辑了。

flyingc
2005-10-21, 22:12
“皮层内神经元突触的桥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是什么意思?
熵是什么?
欧式几何空间是什么意思?
宇宙波函数??
还有黎曼几何,请高手解答一下

summerraygl
2005-10-21, 23:18
不知是你ZT的还是你原创的或者是你看多了“民科”们杜撰出的书籍,小心呀,你这些言论有“民科”加伪科的嫌疑。

各大科普和科技论坛都被MK光顾并扰乱过,不希望火星时代也成为MK的新大陆。

summerraygl
2005-10-21, 23:46
熵、欧式几何空间、波函数、黎曼几何这些在大学物理、数学教科书上有现成的内容。

不过MK的“著作”里喜欢用这些他们认为的“新名词”“新概念”。

我大学是学电子的,与物理系是邻居,并且中学时代也最擅长和关注物理(读的课外读物中当然不乏MK和伪科学的文章),虽然大学也上了《大学普通物理》但很可惜没读物理系。所以以下回答得不够精确,也不可能详尽。

熵最初是热力学里的物理量,由于热力学第二定理规定了时间的前进方向,于是熵也就用于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也就是描述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化进程。

由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里需要波函数来描述微观量子态。

欧氏几何空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学学的平坦三维空间。黎曼几何描述的是弯曲的空间,在广义相对论里引力被认为是空间弯曲而产生的,这里的弯曲空间就用黎曼几何描述。

hzsrq
2005-10-21, 23:59
欧式几何是一个公理系统,通过有限的公理来证明所有的“真命题”。
共有五条公理:
1.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
2.任意线段能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
3.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
4.所有直角都全等。
5.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
第五条公里称为平行公理,可以导出下述命题:
通过一个不在直线上的点,有且仅有一条不与该直线相交的直线。 简单的说就是两条平行线不会相交。
欧式几何空间中两条平行线不会相交,任何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此处省略为初中几何之大部分内容)
而因为第五条无法证明,导出了新的数学分支,即非欧几何,三角形的内角可能大于180,也可能小于180。。。。。。

黎曼几何是现代数学和理论物理的重要基础之一,曾经是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

一个孤立系统的熵,自发性地趋于极大,随着熵的增加,有序状态逐步变为混沌状态,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新的有序结构。当熵处于最小值, 即能量集中程度最高、有效能量处于最大值时, 那么整个系统也处于最有序的状态,相反为最无序状态。熵增原理预示着自然界越变越无序。

flyingc
2005-10-22, 18:25
呵呵,十分感谢两位的回答,其实都学过的,几乎都忘光了。
“民科”是什么意思?倒是头一次听说。
每个人的都有每个人的世界观,且无法统一,我不喜欢按照别人划定的真伪作为判断标准,因为那样很容易把真正的东西错过,尤其在国内,伪科学的划分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我对这种划分十分不喜欢,到最后,说不定反伪的就是真正的伪科学。

丑不酷
2005-10-22, 20:11
不管懂不懂,懂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懂。都要顶一下楼主。

还有那个20052003的贴也经常能在里面学到些东西,以后多发些这样的好贴来给我顶的

(b)

summerraygl
2005-10-22, 20:51
hzsrq wrote:
熵增原理预示着自然界越变越无序。


这从孤立系统的整体上看,的确是这样的。

但考察局部,只能说是依据概率趋于这样。在远离平衡态下将观察到自组织现象。在走向混沌的大趋势下,生命现象也是这样出现的。

另外,不能把这应用到整个宇宙,不能把宇宙看作孤立系统,因为宇宙是在不停变化发展着的(参考马哲对“热寂说”的批判章节),具体说来是在膨胀。

surf
2005-10-22, 20:55
以前看过一本关于熵的书,大体看了一下,上面说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宇宙中的能量既不减少也不增多,但是被消耗的能量都不可逆的变成“熵”。也就是说“熵”是一种不可逆的,没用的能量。。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summerraygl
2005-10-22, 20:58
至于什么是“民科”,搜索一下不难弄明白。现在“民科”的论文以及对其批判、对“民科现象”的考察的文章很多。

MK和一部分伪科总在极力把自己伪装成受压迫者,让人们联想到历史上的那些挑战权威迎难而上的科学家,他们的本质和具体危害,搜索一下相关对MK和伪科的定义就明白了。

summerraygl
2005-10-22, 21:04
surf wrote:
以前看过一本关于熵的书,大体看了一下,上面说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宇宙中的能量既不减少也不增多

一说到“宇宙”,就要慎重了!

很多MK和伪科就喜欢在他们的“著作”中作出宏大的理论体系,字眼越大越好,大到不知所云。

还有楼主文章里出现“宇宙波函数”也值得注意。

cdren99
2005-10-22, 21:15
[quote]flyingc wrote:
“皮层内神经元突触的桥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是什么意思?

这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问题,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并没有原生质进行连接,所以其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需要依靠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或电流扩布来完成。
而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具有携带和传递神经信息功能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相当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件。皮层,书面上应该是皮质,是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大、小脑表面形成的一个灰质层,名称是根据新鲜标本颜色而得来的。
突触则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特殊分化部位.
皮质神经元突触的桥接、突触间隙都是神经元突触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

不知道说清楚没有.:)

flyingc
2005-10-23, 09:56
呵呵,基本差不多了,搜了一个帖子:)

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细胞体位于脑、脊髓和神经节中,细胞突起可延伸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细胞体是细胞含核的部分,其形状大小有很大差别,直径约4~120微米。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少,核仁明显。细胞质内有斑块状的核外染色质(旧称尼尔小体),还有许多神经元纤维。细胞突起是由细胞体延伸出来的细长部分,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可以有一或多个树突,可以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传入细胞体。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可以把兴奋从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如肌肉或腺体。根据细胞体发出突起的多少,从形态上可以把神经元分为3类:

(1)假单极神经元,胞体近似圆形,发出一个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分成两支,一支树突分布到皮肤、肌肉或内脏,另一支轴突进入脊髓或脑。

(2)双极神经元,胞体近似梭形,有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分布在视网膜和前庭神经节。

(3)多极神经元,胞体呈多边形,有一个轴突和许多树突,分布最广,脑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一般是这类。根据神经元的机能,可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中间)神经元3种。神经元的功能总体来说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
http://page.hxsd.com.cn/images/upload/2005/10/23/20179910.gif

cdren99
2005-10-23, 10:15
这张图更容易理解神经递质传递过程.
http://page.hxsd.com.cn/images/upload/2005/10/23/33508332.jpg

flyingc
2005-10-23, 10:20
搜了一个关于熵的帖子,看的也不太明白
http://www.zb.edu.sh.cn/wuli-kg/extra/10/10B.htm

flyingc
2005-10-23, 10:41
cdren99 wrote:
这张图更容易理解神经递质传递过程.

问个傻问题
轴突的末梢部分和哪里相连。。是和神经元的树突吗。
神经递质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后膜是谁的后膜啊

flyingc
2005-10-23, 11:08
轴突有的很长,长达1米,轴突是把冲动从神经元细胞体传至突触末梢。。
而树突的作用就是感受刺激,对吗
我找了一个图,才知道我想的太简单了
http://page.hxsd.com.cn/images/upload/2005/10/23/34036634.jpg

cdren99
2005-10-23, 11:57
flyingc wrote:
问个傻问题
轴突的末梢部分和哪里相连。。是和神经元的树突吗。
神经递质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后膜是谁的后膜啊

轴突的末梢部分不和哪里相连,而是和另外的神经元表面之间有很近的接触,它们之间的接触点就是突触结构了.后膜应该是指另一个神经元的表面,不过书上没有明确的说法.我理解是这样的,由突触结构而来.

cdren99
2005-10-23, 12:07
flyingc wrote:
轴突有的很长,长达1米,轴突是把冲动从神经元细胞体传至突触末梢。。
而树突的作用就是感受刺激,对吗
我找了一个图,才知道我想的太简单了

树突的作用就是感受刺激:)

陈思宇
2005-10-23, 15:09
这是一个杀伤脑细胞的帖子。

flyingc
2005-10-23, 18:46
cdren99 wrote:
轴突的末梢部分不和哪里相连,而是和另外的神经元表面之间有很近的接触,它们之间的接触点就是突触结构了.后膜应该是指另一个神经元的表面,不过书上没有明确的说法.我理解是这样的,由突触结构而来.

我搜到一个关于突触的很详细的帖子,一起来看看吧
http://www.bioon.com/Article/principle/Class138/Class305/200404/13725.html

cdren99
2005-10-23, 19:57
flyingc wrote:
我搜到一个关于突触的很详细的帖子,一起来看看吧
http://www.bioon.com/Article/principle/Class138/Class305/200404/13725.html

基本上差别不大了,后膜为另一个神经元或非神经元细胞与轴突终末接触的部分,当然,你给出的链接具体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级别,还给出了突触扣结的概念.

这也有一个有趣的贴子,不一定是意识的,但的确是物理的.
http://bbs.chinavfx.net/view.php?part=1&page=2&sort=&id=1364912

flyingc
2005-10-23, 21:22
呵呵,已经看过了,很有趣,我想再往微观下去,时间再换一个数量级(比如把一秒放大到一年看),会不会又回到开始第一张图片呢?

hzsrq
2005-10-23, 21:34
flyingc wrote:
呵呵,已经看过了,很有趣,我想再往微观下去,时间再换一个数量级(比如把一秒放大到一年看),会不会又回到开始第一张图片呢?

个人感觉无穷大和无穷小是一样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