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音乐讲堂:音乐欣赏入门的二十八课”,书中几段甚有启发

来源: lmjlmj 2011-10-17 09:09:0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71 bytes)

读报或网上浏览,凡是读到某某音乐专家对某某演奏会, 某某乐曲的评论,我总是十分敬畏(因为本人未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但读后更多是有点惘然。

“丰子恺 音乐讲堂:音乐欣赏入门的二十八课”,书中几段甚有启发(虽是作者一已之见而已)。从而也破除了本人一些迷信。

==============================
三段原文引用如次:

1。所以我们鉴赏音乐,只能主要用感情去承受,绝不能企图全用理智而译述为言语。曾经由这样一段故事,门德尔松的作曲中,“无言歌”甚多,有一位诗人,鉴赏了这些“无言歌”之后,在每首上加用标题,或是‘爱情',或是'宗教',或是'狩猎'。他满渴望作曲者的赞许,问门德尔松是否扑捉到其本人作曲的本意,岂知门德尔松对他的回答如下:
“先生在我的作曲上冠用‘相思’,‘忧愁’,‘神的赞美’等标题,但我作曲时,并未想这些事象。我的“无言歌”中所描写的是什么,我自己也不能明白说出。我恐怕,先生所认为‘相思’的,在别人也许认为‘忧愁’......。其实,音乐并不是象先生所见那样含糊而暧昧的。音乐的发想,恰合先生所见相反,是十分确切,而为言语所不能表示的”。
门德尔松自己也不能说出曲中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正因为“音乐的语言”不能用肤浅的普通语言来翻译的缘故。

2。听过音乐之后,除了对于乐曲的形式方面(例如速度,节奏,演奏技巧等)批评外,自然必有对音乐的内容的鉴赏的批评。这件事,就是用言语来说明音乐,然而言语和音乐,本质上是两种东西,因为音乐在人类的发想形式中,最为精详,远胜于言语,故用言语来翻译音乐,只能翻出极小限度内的一部分。
     例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虽然克说明其内容:即第一乐章快板是描写田园的愉快印象的。第二乐章行板时写小河畔的景色的(其中有鸟声出现)。其次的快板所描写的是村人的欢宴,歌舞狂欢。雷声大作,忽然天晴,遥闻牧歌声,及村人的感谢和欢笑。曲终。......
  但只限于这几句话,其他的精详的描写,我们只能用耳朵感受而无法译述。故“标题音乐”,虽说是音乐的文学化,但真正的内容,超乎言语之外,是不能文学化的。故我们对于“标题音乐”的鉴赏,切不可过分拘泥,切不可牵强附会,.....

3。 英国有一位音乐批评家,听了德国小提琴名家Ernst的演奏后,曾作如下描写:
“这是明星灿烂的良夜, 月将沉,眼前出现出克洛罢冈的黑的连续,青白的天空下有黑斑点的群兔,它们蹲着,仿佛听花的语言......
 这是海边,冷雾笼罩着。空虚的嗫声好似幽灵的哭泣,在海边传走......
 这是南国的夏天,一搁僻静的山谷地方。停在岩石上的淡黑色的蝴蝶,忽然变成鲜红色而飞起。雪亮的蜥蜴胆祛似的移行。有亭见蟋蟀的歌声.....”
   象这样的描写,完全是牵强附会的夸张,无论怎样卖弄文辞的美巧,在小提琴音乐鉴赏上毫无补益。


所有跟帖: 

用心灵去感应,用感情去承受, 去鉴赏音乐...很受启发,谢谢! -月近故人- 给 月近故人 发送悄悄话 月近故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7/2011 postreply 09:50:22

先感受再听课, 否则我会忘记自己, 满脑子老师说的 -音乐咖啡- 给 音乐咖啡 发送悄悄话 音乐咖啡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8/2011 postreply 10:02:23

所以说“音乐从语言穷尽之处开始” -乐心- 给 乐心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8/2011 postreply 14:26: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