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提出散射矩阵的指导思想,就是他主张理论应当联系可观测量的一贯思想
1949年5月,彭桓武先生由昆明来北京,在清华大学任教授。钱先生忙于学术组织管理工作,社会活动比较多,又知道我对理论物理感兴趣,便征得彭先生和我的同意,让我改跟彭先生做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生。那时彭先生刚34岁,已是国际物理学界的知名学者。记得他来清华后在物理系作的第一次学术演讲,是介绍海森堡散射矩阵理论。他的介绍深入浅出,使听众能随着他的讲解理解到,海森堡提出散射矩阵的指导思想,就是他主张理论应当联系可观测量的一贯思想。后来彭先生为研究生开讲量子力学时,强调的也是这个思想。
散射矩阵,又称S矩阵,是物理学中描述散射过程的一个主要观测量。
现代高能物理的发展,同其他物理学一样是理论和实验的互动,而这种互动主要的桥梁就是散射矩阵。
假设散射源为很好的定域散射源,与被散射粒子的相互作用局限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那么,无穷远时间以前粒子处于一个自由态,称为入态,记为|Ψ>in;无穷远时间之后粒子也是处于一个自由态,称为出态,记为|Ψ>out。 入态到初态,相互作用可以用一个矩阵描述,记为S,那么就有:
|Ψ>out=S |Ψ>in
这就是散射矩阵的定义。
散射矩阵直接与可观测的物理量相联系,但是我们在量子场论中处理的是场,两者如何联系?或者说如何从量子场论计算散射矩阵?我们还要利用一个LSZ约化规则,它联系了量子场论中的格林函数和可观测的散射矩阵。这使得理论能够预言实验。
散射矩阵(S-矩阵)(scattering matrix (S-matrix))|奇迹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