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内部电流必须超过光速才能提供自旋磁矩,但是相对论又不允许超过光速,所以物理学放弃了对自旋的解释,说那是内秉属性。叔本华说的自

来源: 2011-09-01 16:36:0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什么是“内禀 intrinsic”?

惯性的本质是物理向量的内禀属性- 科技前沿- 国科论坛- 国家科技成果网

 

bbs.tech110.net › 科技前沿 - 网页快照 
10 个帖子 - 2 个作者 - 新贴子: 2010年12月13日
国科论坛惯性的本质是向量的属性之一。 向量本体存在方式是有方向有大小的量,因此向量的内禀属性是“方向”和“大小”。而向量在向量群体中,还有其外在 ...

1楼

intrinsic


我打个最心惊肉跳的比喻:每一个肉体都具有一个内禀的灵魂,如果没有这个灵魂,那么肉体不过是一个皮囊,灵魂也从来不能够脱离肉体而存在,他们是不可分的。

因此,内禀是一个比属性更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只有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配得上称为intrinsic...

1

2楼

intrinsic

本徵的,固有的,内禀的

3楼

e.g.

The intrinsic value of a coin is the value of the metal it is made of.

一枚钱币的内在价值是造这枚钱币的金属的价值。

4楼

不知道“内禀”这个词谁翻译的,反正我很膜拜这个翻译

物理里的intrinsic mass,intrinsic angular momentum这些词中的intrinsic也常用invariant代替,老外还是很直白的哈~

5楼

叔本华说:

自在之物最接近的概念就是内秉属性。

6楼

叔本华在《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讲了他认为的自在之物是什么东西,他说的自在之物就是力,他说和他理解的自在之物接近的人类语言能够描述的概念就是物理上的力。

叔本华这里讲的的确是最接近目前物理学的真理的,在物理学上,是不允许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质疑的,这些概念如牛顿三大运动定律,薛定谔方程,这些就是物理学里最基本的内容,这两种东西不能被解释,但是却是物理学一切问题的源泉,我的老师钱伯初先生就曾讲,遇到任何问题,只要从薛定谔方程开始计算,那么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也绝对不会出错。在物理学上,这种物质表述自己的方式被称为内秉属性,举例子来说自旋就是一种内秉属性,丁肇中出道时的一个实验证明电子极小极小,而根据他给出的结果,电子内部电流必须超过光速才能提供自旋磁矩,但是相对论又不允许超过光速,所以物理学放弃了对自旋的解释,说那是内秉属性。叔本华说的自在之物最接近的概念就是内秉属性。

7楼

叔本华讲,力表现自己的方式就是保存自己,他说一切非生命和生命,都是力表现自己的方式,因为根据他看到的,一切东西都拼命保存自己和繁殖自己,为此而不断在挣扎之中,所以他称这个自在之物为生命意志。

在叔本华以及尼采的书里,基本上可以认为本质,力,生命意志以及自在之物是同一个东西。很多人仅仅知道生命意志这个概念,见名思意,就容易搞错。

叔本华讲,力是不存在于时间中的,力表现自己的形式才存在于时间内,那就是表象,表象必须符合因果律,为什么符合因果律呢?因为那个本质是一个东西,它不会变化。假如本质是可以改变的,那么现象就是杂乱无章的了。正是因为因果律,所以一切生命都是不自由的,因为他必须如何如何。

叔本华讲的非常符合物理学。在物理上,内秉属性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的,而我们求解的其实都只是现象,譬如在数学上,有定积分和不定积分,不定积分得出的东西没有实际意义,实际发生的肯定是定积分,我们在实践中,要测出边界条件,而后把不定积分变成定积分。本质是那个积分的方法,是定积分,但是实际发生的是定积分。 其实仔细想想,人活着不过是持续表现自己的本质而已,有的人说,他有很多追求,伟大的追求,但是并不是因为他实现了他的理想他才是这样的人,人所干的一切都不过是他的本质在驱使他前进,不管成功与不成功。

8楼

6,7楼来自网络。

我想起“自在之物最接近的概念就是内秉属性”,到网上收获的~~

9楼

咦?

这些问题竟然没有人异议。

普天下我最牛了,(*^__^*) 嘻嘻……

10楼

………………
叔本华不是客观唯心主义么,马哲课上批判的对象

11楼

哲学永远“玄”~~

12楼

姐姐说话,弟弟妹妹们只能听,哪里敢发言。

13楼

看fishwoodok的贴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14楼

毕竟是哲学家,批判他,又不是把他全否了。

15楼

哲学家永远是对的。

16楼

?、yes?

17楼

回复10楼:
正常情形是,在某哲学课堂上,马哲也应该成为批判对象。
哲学的本质是 批判, 而非固着于一家之言。固着于一家之言 是对哲学研究纲领的背弃。


任何一家哲学,皆有真知灼见,也包含了偏见。

马克思自己也强调“扬弃”——

扬——真知灼见
弃——偏见


“扬弃”适合于任何哲学体系,同样适合于马克思建立的体系。

马克思作为受到迫害而且思想 激进 的 犹太人, 其理论中包含的偏见不是少数。在目睹了巴黎公社运动被血腥镇压后,马克思的精神受到了刺激,理论更加走向极端,甚至逐步有了对暴力的迷恋,在马克思理论中有不少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片面强调,早已遭到诟病。只是大量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出于意识形态一元化的需要,被当局屏蔽了而已。

18楼

看大家都讨论到哲学了,就简单说下我的看法吧。(本人理科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有什么违背哲学常识的见谅)
物理已经发展到了量子的水平,很多对世界的看法都应该改变了,以前我们信奉的一些哲学上的东西也都需要改变了。例如因果律这种我们大多数人(包括Einstein)都无比崇尚的东西都受到了量子不确定性原理的强烈的挑战甚至颠覆,再例如,量子物理强调观测,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外部客观世界”的这样一种说法。
从科学的角度讲,不可能说哪种哲学观正确或者错误。唯物主义就对?唯心主义就错?量子物理说一个物理量只有在你观测它的时候才有意义。如果你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相信你一定会大肆批判这句话,但这就是事实,尽管它可能带有某种意义某种程度上的唯心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如果你很唯物,认为无论何时,无论我们怎么看一个电子,它在特定的一个时刻都应该处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并且有着特定的动量,即使我们无法观测,并且在某个物理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这种看法,那恐怕只能贻笑大方了。

19楼

无法解释为什么有的就叫内秉吗


20楼

一点浅见: "无法解释而且消除不了的属性" 就是 "内禀属性"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