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不知名字的演奏家。不知道发帖人是怎么发现的。或许是他自己? 就这个曲子而论,不多说,就一条, 感觉这双看不见的双手完全是在同一个情绪/情感上支配的,非常和谐,从音量的分配到 衔接的变化。。。不是努力,而自然地表达着同一个感受。就演奏家来讲,这是个超越技术问题的问题吧。这也是贴内那3位还都不及的方面。 朗的表演最好还是关掉画面听,他那些自创而不自然的body语言越来越成为观众的 饭后余谈。可悲的是他还继续给自己的表演增加新的“涂鸦”。 朗朗台上总是很enjoying的。这个曲子的表现也无一例外。但一个明显令人不舒服的败手是开始不久那一串快速流音,听到结尾那故意更快速地拍打的腔调,听着这熟悉的声音,俺就笑了,不用看也知道朗又在炫弄技巧的了。实在没必要的又一次伤害“自己”。呵呵。。。 李云龙的听起来像是一个心事重重而又迈着很有分寸步子散步人。希望他尽快达到梦游的境界。 Kissin释放的情绪和变化给人的感觉比国人的舒服些,可马上也想到一个词“短粗”。看他的样子好像也有几分巧合。当然他可能不矮。可对比下面这个“身段”,他的腰带至少是要多出1个眼。
听了另一个无名氏的才对这3个有感觉起来。。。(里面有个链接)
所有跟帖:
•
梦班主诙谐幽默,文采了得,这位无名氏弹得很有感觉。
-海天云归处-
♂
(0 bytes)
()
08/08/2011 postreply
04:11:57
•
听了这4位,不听Rubinstein 就可惜了(里面有个链接) :)
-吴越婉溪-
♀
(121 bytes)
()
08/08/2011 postreply
10:17:06
•
但非常不喜欢他的“砸” :)
-吴越婉溪-
♀
(0 bytes)
()
08/08/2011 postreply
10:18:02
•
比较老到的风格。其实那段大家都在砸,只不过听谁砸的更“动人”。呵呵。。。
-梦一生-
♂
(0 bytes)
()
08/08/2011 postreply
21: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