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的质量大于质子,因此可以发生贝塔衰变,贝塔粒子就是电子

来源: 2011-04-14 13:49:0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2979&do=blog&id=431166


物理人生一百年、会会左手中微子 精选


已有 1160 次阅读 2011-4-2 22:30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中微子 人生




再过十几天,四月十八号,就是美国物理学家Maurice Goldhaber的一百岁生日。这位因发现中微子具有左手螺旋度而闻名于世、距离诺贝尔物理学奖仅一步之遥的长寿老人,必定会得到来自全世界的生日祝福。在这里,我这个后生晚辈提早祝他老人家生日快乐,耶!

 

Goldhaber出生于1911年四月十八日,奥地利的Lemberg。他至今保留着奥地利国籍,但一直在美国工作。1934年,Goldhaber在英国剑桥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研究所谓的核光电效应,他和自己的导师(发现中子的James Chadwick)确认了中子的质量大于质子,因此可以发生贝塔衰变。在上世纪40年代,Goldhaber和他的妻子Gertrude Scharff-Goldhaber发现贝塔粒子就是电子。著名的Goldhaber-Teller模型则是Goldhaber和杨振宁先生的博士导师Edward Teller一同建立的。

 

1955年前后,Goldhaber与Hartland Snyder打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赌:他认定不可能存在反质子。输掉这个赌之后,Goldhaber就可观测宇宙不存在大量的反物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了大爆炸之前就存在的universon、cosmon等概念,今天看起来似乎都不是真的。

 

Goldhaber获得了不少世界级的学术荣誉,包括1985年的美国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1991年的Wolf Prize、1992年的J. Robert Oppenheimer Memorial Prize和1998年的Fermi Award。所以我们说他距离Nobel Prize只有一步之遥。他最重要的发现是在1957年做出的,与Lee Grodzins和Andrew Sunyar合作,证实了中微子是左撇子,即只有左手螺旋度。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了李政道先生和杨振宁先生提出中微子的二分量理论,因此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虽然如今我们知道中微子其实具有微小的质量,但它们仍然是左撇子,只有左手态参与弱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