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间的作用具有近距性,只有图上有边相连的两个顶点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图的拓扑结构变了,即使是同样的模型(如接触过程,或排他

希望用我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一点积极的影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nzhichao

博文

相互作用粒子系统

已有 146 次阅读 2011-2-5 09:44 |个人分类:数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粒子系统是离散概率论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此方面入门性参考文献是Liggett所著Interacting particle system-an introduction(可在网上下载),深入的文献包括Liggett在1985年出版的interacting particle system和1999年出版的stochastic interacting systems: contact, voter and exclusion process.

Thomas Liggett是美国UCLA的教授,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粒子系统领域的No.1。(容易google到其主页)

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的本科生课程《应用随机过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离散时间马氏链,连续时间马氏链,布朗运动。马氏链可以视为一个粒子在某个图(corresponded to state space)上所做的随机游动。相互作用粒子系统就是有很多个粒子(通常是无限)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机制下进行运动,其复杂性远远超出于一般的马氏链。

尽管粒子系统复杂性远远超出一般马氏链,但在关注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一般的马氏链,我们关心它的平稳分布(不变分布),以及t时刻的分布随着t趋于无穷大对平稳分布的收敛性,收敛速度;还关心它的轨道性质,如遍历定理。粒子系统也是关注依分布收敛和几乎处处收敛两个收敛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发关注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因此有更多的机会和兴趣去接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初步知识。而接触初步知识之后容易产生一个严重误解: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是应用数学的一部分,只要初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就可以把它学懂。此理解完全错误。概率论是不折不扣的基础数学一分支,其发展严重依赖于公理化和繁琐的不等式估计,与实分析、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等数学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难度更高。对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感兴趣的人士,建议最高学习到Durrett所著probability: theory and examples这个难度。此书难度已经不低,但同时又把概率论恶心的部分隐藏起来,学习此书可以把概率论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极致。有此书的基础,理解离散概率论领域更深刻的模型和结果已属可能,但证明万万不可动,否则容易心理出问题。即使有数学天分,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人,想在概率论领域有所建树,恐怕仍是以卵击石。如非要以身试法者,务必做好充分之心理准备,忍受身心所受之摧残,方有可能绝处逢生。

下面举几个具体的粒子系统例子:

1 接触过程

以整数格点Z上的对称接触过程为例。Z上每个位置(整点)上放一个粒子,该粒子有两个可能状态:0或1.每个状态为1的粒子独立地等待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时间后变更为0,每个状态为1的粒子又独立地等待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时间后向其左侧的粒子释放一个信息,其左侧粒子在接受该信息后状态变更为1(如果原来是0的话就变,如果原来是1的话保持不变);同理对右侧粒子释放信息。

这个模型常常做为传染病的数学模型。状态为1表示患病,状态为0表示健康。

关于接触过程,有两个最为深刻的结果,分别是关于高维整点Z^d和齐次树T^d上的接触过程。这两个接触过程在很多方面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

2 完全非对称排他过程

Z上每个位置放一个粒子:状态为0或1.每个粒子被赋以一个Poisson过程,Poisson过程的跳跃点可以直观的理解为闹钟响。闹钟每响一次,这个粒子如果状态是0,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如果状态是1,而其右侧粒子的状态是0,二者的状态就相互交互——左侧变更为0, 右侧变更为1.

为什么这个模型叫做排他过程呢?从宏观角度看,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状态为1的那些位置视为有人占位,状态为0的那些位置视为空位。有位置的那些人,总是每等待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时间,就试图向右侧挪动一个位置,挪动不了则作罢。

 

由以上两个粒子大家可以看到,对于粒子系统来说,有两个要素是重要的:一个是粒子状态的转移机制,此转移机制改变,还会产生很多模型,著名的如选举模型,Ising模型;另一个就是图,因为粒子间的作用具有近距性,只有图上有边相连的两个顶点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图的拓扑结构变了,即使是同样的模型(如接触过程,或排他过程),性质还是截然不同的。

 

最常见的图,就是高维格点Z^d和齐次树T^d。更复杂的一些就是随机图,如Galton-Watson tree上的接触过程等等。

 

除了无限图上的粒子系统外,有限图上的粒子系统也是被关注的对象。此时考察有限图随着规模扩大,其上粒子系统衍生的某个物理量的依分布极限。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