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阿尔卑斯长号(Alphorn)

来源: 2011-03-22 22:33:3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瑞 士民间传统乐器阿尔卑斯号角,被视为瑞士的灵魂。

   阿尔卑斯长号(Alphorn)长达四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乐器,也是声音传得最远的乐器,被誉为瑞士的国粹。一年一度的“国际阿尔卑斯长号比赛”和欢快 的“阿尔卑斯长号节”,已成为瑞士著名的国际品牌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同时也使这一古老的乐器浮出深山老林,向世界展示其永不退色的风采。  

阿尔卑斯长号的原始之音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五百年之久。最初作为牧羊人的简单乐器在阿尔卑斯山区流传,如今却成为欧洲传统的乐器之一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特有的联邦体制,瑞士人的“国家观念”并不强,但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听到阿尔卑斯号角声,瑞士人的自豪 感和认同感便油然而生。著名的号角制造商日拉尔波特先生形象地说:“瑞士人的血管里流淌着阿尔卑斯号角的音符。”原为呼唤牲畜的工具阿尔卑斯号角短小的20厘米,长的达47米。普通的阿尔卑斯号角长约3.5米,重3公斤,是用杉木做成的吹奏乐器,状似西藏喇嘛吹的法号。

阿尔卑斯号角的起源已无从考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1555年。那时,阿尔卑斯号角不仅是乡野山民自娱自乐的简易乐器,还可以用来召唤牧群和传递信息。据说,借助山风之力,阿尔卑斯号角声能传出10公里远。

在瑞士,只有少数人掌握制作阿尔卑斯号角的技术。
工匠先将杉木剖成两半,将其内部挖成壁厚为3毫米—7毫米的槽,再用胶把劈开的杉木粘合起来并用白藤条、竹片或柳皮加以固定,然后用木圈给号角底部受音最强的部分加固,最后安装木架支撑。为了美观,号角上还印有雪绒花和动植物图案。吹奏时,号角插上黄杨木、橄榄木或核桃木做的号嘴。

阿尔卑斯号角内部一通到底,不像其它吹奏器可以利用孔改变音符,因此,吹此号时有些音符吹不出来或者比较难吹。

阿 尔卑斯号角发源于乡村,所以吹奏号角时人们要穿当地的民族服装。比如,在弗里堡州格吕耶尔地区,男号手要头戴绣花小帽,身穿前襟绣有阿尔卑斯山花的深灰色 粗布衣裤,斜挎牛皮包;女号手要身穿白色衬衫,外套无袖蓝色长裙,腰缠围裙。有趣的是,只有来自山区的男号手才挎牛皮包,平原农民不挎包。据说,牛皮包是 牧民上山时必备的家什。包上挂着一个牛角做的小碗,包内放着盐和牛筋细绳。小碗内盛放着牧民挤奶时润滑手指用的奶油,细绳拴在牛尾巴上驱赶苍蝇(from web)。



曲目:

1. Uf em Oberberg

2. Abschled

3. Engelberger Echo

4. Alphorn-Gruese, Walzer

5. Uber de Albis

6. AmBlauseeli

7. Vor em Husli

8. Im Alperosli

9. Happy Alphorn-Polks

10. Karnser Michel

11. Am Bachll

12. Alphorngruss vom Langs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