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78615&do=blog&id=336627
scienatureA
关于那个实验,如果真的没有以太,那么相对速度u就不会出现,也就没有图中的红线,也就没有干涉条文,从而证明了以太的不存在!是不是?给他们发诺贝尔奖,还有异议吗?
量子,实际上就是后来认定的光子,对吧?
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之间的差别,就是差一个光子:接受了一个光子,就从基态变为激发态了,失去一个光子,就从激发态变回基态了。这就是所谓的“宇称”。宇称不守恒,实际上就是原子接受的光子的能量,与它发出去的光子不完全相等。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这个原子接受的是其它原子发射的光子,是由当时的环境和物理条件所决定的;而这个原子发射自己的光子时,有自己的环境和物理条件。所以前后两个光子不会完全一模一样!这就是宇称不守恒的原理!您以为如何?呵呵!谢谢!
博主回复:您的解释很有意思,有一定的启发性。
我个人对量子、原子结构的理解,您可以看一看我的系列博文“关于量子的解释”
- [5] [游客]scienatureA
- 昨天我刚刚留了言,今天就看到你的回复,有些感到意外,我是想说:这样很好,应该的!应向你学习!
我从2003年开始上网发博客:开始很积极,后来看看影响很小,就渐渐的荒废了,甚至几个月都不见的写一篇!呵呵!后来看到有的报道说:美国也有很多人渐渐的远离博客了!可能和我的情况差不多吧!
我是最近才浏览“科学网”上的有关物理方面的文章的。看了几位留居美国的“精英”的博客。觉得在美国要想成就科学梦想也是很难的,因为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对于我的这点感觉,您怎么认为?
1996年我曾在《科学》(美国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第三期发表了《无情的地狱之火》一文,这个题目是为了适应该刊的高级科普读物的性质而拟定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了地球温度变化的各种因素,甚至给地球作了定性定量的热平衡!指出:地球的温度取决于日月的固体潮汐摩擦热,最终转速大大降低,固体(包括地壳、上下地幔)潮汐摩擦加剧,以至使地球的转动角动能转变为热能,达到(甚至大大高于)金星目前的状态!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关于大气环流的观察分析结果。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用谷歌或百度等浏览器搜“scienature”,其中MSN是我得主网页。看一看到上述拙作。呵呵!
您是学凝聚态物理的,我想说说我的看法:凝聚态不过是温度极低的情况下,气态原子的热振动几乎消失,而自旋角动量尚存,在引力作用下聚合在一起,互相沿着表面滚动的状态罢了!您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