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波函数所描述的是一种客观的物理实在,那么它更应当是粒子,而不是场。因为场同时存在于整个空间中,它的不同空间分支之间一般存在着

从逻辑的观点来看,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线性叠加定律已强烈暗示,如果波函数所描述的是一种客观的物理实在,那么它更应当是粒子,而不是场。因为场同时存在于整个空间中,它的不同空间分支之间一般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从而将导致描述场的波函数的线性叠加定律的失效;而对于粒子,它于任一时刻只存在于空间中的一个位置上,从而处于不同空间分支或不同时刻的同一粒子之间不会产生任何相互作用,于是描述粒子的波函数可以自然地满足量子力学的线性叠加定律。其次,这一粒子观念的更大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描述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的粒子图象,而且与相对论结合后也可以描述量子场论中的“场”图象。

    最后,为了统一粒子与场这两种似乎完全不同的物理实在图象,人们一直在寻找它们之间可能的物理联结。现在,粒子运动的存在正好提供了这一联结,一方面,进行运动的物质客体首先是一个粒子,它于任意时刻只处于空间中的一个位置上。由于这一粒子特性,粒子的运动从根本上为波函数的客观坍缩过程提供了存在的基础,从而为波函数的外部粒子表现提供了说明,即实验上对波函数的测量总产生确定性的测量结果,例如照相底片上由单个粒子所产生的一个黑点,而不是多个黑点。另一方面,运动的粒子在很短,甚至是无穷小的时间间隙内将以一定的位置测度密度遍及整个空间,这正是粒子运动的类场特性。由于这种类场特性粒子运动的正常演化方程将是一种波动方程,如Schrödinger方程,从而它将可以产生粒子的双缝干涉图样,同时,它也为单次实验结果的本质随机性提供了真实的物理起源。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