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network of nerves, 三思而后行,网络启动,看电梯外,计算 失重 頁一 對「失重」現象的了解 穿梭機上的太空人感覺失重,這不是沒有引力,而是太空船和太空人一起 自由墮下(free falling) ,太空人失去了地板施於他的承托力,所以出現 「失重」現象。以上是高中物理對繞地軌道上太空人感覺失重的標準解釋。 這解釋當然正確,沒有錯誤,但同學總是有點兒迷惘,重量明明仍然存在, 只是失去了地板施予人的法向反作用力,為甚麼人會「失重」? 我們如 何把事情說得易明白多些? 一個不一樣的解釋: A. 在一個平滑無摩擦的水平面上放著兩方塊,如圖所示。方塊被一力在後 推著。 4 kg 3 kg F a = 2 ms
-2
縫隙
失重 頁二
1 問:若兩木塊一齊向前加速 a = 2 ms
-2
,問推力 F 為多大?
答:F = (M + m)a = (4 + 3)2 = 14 N。 2 問:在兩個方塊接觸的「縫隙」,存在壓強嗎? 答:存在的。前面的 3 kg 也需力作加速。設 4kg 推向 3 kg 的力為 R, R = 3 x 2 = 6 N。將 6N 除以接觸面的大小就是壓強。 即是在後方的手給予的 14 N,其中一部份留給 4 kg 方塊自己 「用」,另一部份則透過接觸面來傳給前面的 3 kg 方塊「用」。 3 問:若一隻螞蟻不幸在加速前走入這兩方塊接觸面的「縫隙」去, 牠會有甚麼「遭遇」? 答:牠或許被壓扁了! 4 問:想像將我們身上的一條感覺神經放在「縫隙」去,我們會有甚麼 感覺? 答:相信是痛楚,至少也是有被「壓擠」的感覺。 B. 現改用兩隻手來拿著方塊一齊加速。數值和先前相同。
每隻手給予方塊的力剛好是這方塊加速所需的力。
4 kg 3 kg
a = 2ms a = 2ms
-1 -1
縫隙
失重 頁三
5 問:這時,在兩個方塊接觸的「縫隙」,存在壓強嗎?
答:沒有,方塊加速相同,它們之間也不需要靠接觸面來傳遞力。所
以方塊之間沒有施矛對方任何力。
6 問:若一隻螞蟻不幸在加速前走入這兩方塊接觸面的「縫隙」去,牠
會有甚麼「遭遇」?
答:「縫隙」的闊度沒有減少 (兩方塊的速度和位移總是相同) 。螞蟻
在最初可爬入「縫隙」去,即是說這樣的「縫隙」不會對牠造成
危險。
7 問:想像將我們身上的一條感覺神經放在「縫隙」去,我們會有甚麼
感覺?
答:感覺和最初不動時沒有不一樣,即是「冇感覺」。
失重 頁四
我們回到失重的討論。
B. 我們的身體由很多細小部份組成,之間滿佈觸覺神經。
我們利用以下簡單的圖來模擬身體:
現在這個人
自由下跌 (free falling)
(不要擔心,下面已放了安全
網!)
身體的細小部份
觸覺神經
身體的「細小部份」任你分得
如何「小」也可以。它們之間
的排列也可以不規則。
感覺神經夾雜在各部份之間。
失重 頁五
8. 問:人自由跌下時,情況是像上面討論的 (A) 或 (B) ?
答:這是關鍵問題。答案是像B 的那樣。
道理很簡單。
因為身體各部份皆可從引力場獲得墮下
加速時所需要的那份力。需要多大的力,就從空 間取到多大的力,丁點也不差!
身體某部份的質量是 m ,重量就是 mg。這個力正好是
它作 g 加速時所需的力!
所以,人在自由落下時,雖然人的重量存在,但肌肉、關節、骨
骼之間完全沒有壓擠,身體各部份放鬆,我們的神經是故感覺不
出重量來!
9. 問:平日,我們的確可感覺自己的重量。這是甚麼一回事?
答:平日,我們不會是自由落體 (free falling)。 我們站在地上
踏踏實實地做人。
mg
沒有壓擠
mg mg
mg
g
失重 頁六
就是地面施於我們的法向反作用力 (承托力、正向力、normal
reaction force) 令我們感覺自己有多重。
法向反作用力和引力不同,它只是作用在我們的腳底。這個力是
由腳傳至身體各部份。如何傳遞呢? 就是通過各部份的接觸、壓
擠來完成 (像以上討論的 A)。身體各部份的壓擠就令我們的神經
感覺「力」的存在!
法向反作用力 R,這個力是由作
用點開始,經身體各部份的「壓
擠」來傳遍全身。
失重 頁七
總結:
吳老師
(Chiu-king NG) 當自由下跌時,身體各部份從引力場取得的重量就剛 足夠該部份作引力加速。身體各部份不需要緊緊互相 壓著來把力
(重量)
傳遞。在這情況下,身體完全放鬆,
感覺神經因此感覺不出自己的重量來。
法向反作用力則完全不同。它只是施於身體某部份,
然後利用一部份壓著另一部份的方法來把力傳遞。混
夾身體各部份的感覺神經被壓擠,自己的重量就是如
此被感覺。
當法向反作用力不存在,我們身體內部就失去互相之
間的「壓擠力」,重量的感覺亦因而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