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度规(时空)是最基本的,是可以先假定的”,谣言不是谎言,而是对真相不明之事的想象性解释

stock is like 度规 of the company's future earnings

 

度规 is to balance between future and now, among different opioion leaders

为什么辟谣追不上传谣

为什么灾难时刻,总是爆发大量的谣言?为什么辟谣的消息追不上谣言的脚步?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来源不明、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

以下是学者们带来的答案:

■恐慌让人们更愿意相信坏消息

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网络是个大众化平台,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谣言也是必然的。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二是信息的不透明。日本大地震重要性和关注度非常高,同时,核辐射的问题对于非专业的普通人而言很神秘,公众缺乏核知识,所以关于核电站爆炸后辐射问题的流言非常流行。

为什么辟谣的消息远远没有谣言传播的力度大?这和人们的心理有关,在危急时刻,受到恐慌心理的影响,人们会更倾向于相信负面信息。

■公信力缺失会给辟谣带来麻烦

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

谣言不会止于智者,只能止于民众充分的知情权。为什么有这么多民间版本的谣言,而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却总是引起怀疑?有一个问题是现在公信力的缺失,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官方曾经有过隐瞒或者发布不实消息,那么之后再有类似事件发生,民众就很难充分信任所谓的官方说法了。

同时,公众人物在很多问题上需要负更多的责任,包括在信息的传播上,因为你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普通人。

■谣言是对不明真相的想象性解释

孙海峰(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

谣言不是谎言,而是对真相不明之事的想象性解释,如果没有信息公开,辟谣会比造谣更像谣言。

地震谣言是一种典型的现象,古今中外皆然。天灾是一种整体来说不可抗的事件,需要用丰富的民间想象来解释和舒缓它的压力。

稍微靠谱儿一点的说法,是“环境报复论”,把灾害解释为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地球导致的自然生态崩溃,但对于解释地震这样重量级的灾害来说,有点牵强。地震属于更深层的地质运动,跟表面环境关系不大,但往往给环保主义者很好的进攻机会,因为大众对地震的原理不甚了解,所以往往很有迷惑性。

人们对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的不信任,是长期对抗式阅读养成的习惯。其实,国外对官方媒体的信任度也不是很高,很多人认为它们代表了各自财团的利益,比如这次的核电公司,就被指出有多次瞒报事故和修改数据的劣迹,这对国民的信任无疑是致命的伤害。有些谣言就属于基于不信任而刻意对抗官方话语的,谣言本身是真相贫乏时的民间自发解决,如果有足够可信的官方信息,谣言就自然成为不必要;如果没有,谣言将层出不穷。你不想让吵,又不让别人吃饱,不可能的嘛!在没有食物的时候,画饼充饥也是一种安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