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克西曼德(前610-前545:无限的不定性”想像为原始状态,此时物质不受限制,也没有对立,因而在任何地方都有相同的特征。因此

阿那克西曼德(前610-前545),泰勒斯的学生和同事,扩展了泰勒斯的自然哲学。为何水是万物的第一因?它只是存在于连续的紧张和对立之中的物质的多种形式之一:热对冷、湿对干……因此阿那克西曼德主张,“存在物的起源和第一因”是“无限的不定性”的原初物质,相反形式的物质从中产生出来。相应地,我们必须把“无限的不定性”想像为原始状态,此时物质不受限制,也没有对立,因而在任何地方都有相同的特征。因此,这是一种完全均匀的、对称的初始态。对称性后来发生了对称破缺,于是世界及其所有可观测的对立和紧张就产生出来:
  不断发生着的物质分裂创造了这个世界,火球从中产生出来,它包围着气,气又包围着土,如同树皮围绕树干;当它进而分裂开来,就形成了一串圆圈,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各处其所

 

有序何以能够从复杂的、无规的和混沌的物质状态中出现呢?古代的典籍中,哲学家试图将自然现象的复杂性追溯到第一原理。天文学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将他们常见的、无规的、复杂的行星轨道归结为规则的、简单的球体运动。简单性被理解为真理的特征,直至哥白尼也是如此(2.1节)。牛顿和莱布尼茨把某些新东西加进了运动学模型的理论中。微积分使得科学家可以计算一个物体的瞬时速度,并将其形象地表示为该物体轨迹的切向量。速度向量场成为动力系统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宇宙理论,使用的是完全确定论的动力模型(2.2节)。
  但是,彭加勒发现,从长远观点看,这些模型可能都是不可计算的(多体问题)。甚至对于一个完全的确定论世界,拉普拉斯妖——它可以长期地对宇宙进行计算——的假设也暴露出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的虚构。混沌不仅仅出现在天上,也出现在量子世界中(量子混沌)(2.3节)。从方法论的观点看,非线性是混沌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它也使有序的出现成为可能。在现代物理学框架中,宇宙中多种多样结构的出现,包括从基本粒子到恒星和活的有机体,都是用平衡态的相变和对称破缺来建模的(2.4节)。但是甚至从霍金以来,我们也仍未获得一种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复杂性不断增长的物质进化。前苏格拉底的惊奇——“存在着某种东西而非一无所有”——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