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均一的引力场对在其内所有物体的作用都是相同的,因此这个引力场将不能被一个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的观察者观测到。unless he
这种矛盾引出了建立一个替代牛顿引力理论的新理论的需求,这个新理论需要满足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并且在相对论效应可忽略时能够和牛顿的引力理论相容。1907年爱因斯坦确认了建立一个狭义相对论的后继理论的必要性,这个理论能够同时包含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在1907年至1915年间,爱因斯坦在等效原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他的新理论。根据等效原理,一个均一的引力场对在其内所有物体的作用都是相同的,因此这个引力场将不能被一个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的观察者观测到。归纳而言,所有局部的引力效应都可以在一个直线加速的非惯性参考系中体现出来,这个原理反过来也成立,即加速参考系等效于一个局部的引力场。这样看来,引力和离心力以及科里奥利力等惯性力这样的“虚力”有相类似的效应:惯性力都来源于一个加速的非惯性系,并且和物体的惯性质量成正比,引力亦然(由于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等价)。想要在等效原理的基础上将万有引力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统一起来,需要牺牲的是经典力学中习以为常的基本假设:我们所处的时空是一个符合欧几里得几何的平直时空。爱因斯坦使用的是一种更一般的几何学:黎曼几何,在黎曼几何描述下的时空可以是弯曲的。经过八年的研究,他成功得到了一个能够包含引力理论的更一般的相对论性理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要求时空是弯曲的,这种时空的弯曲性是引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物理上的实在,这和惯性力不过是假想的“虚力”完全不同。广义相对论首先成功解释了水星近日点的进动误差并预言了光线在太阳引力场中的偏折,这个预言在广义相对论发表之后得到了实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