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球面几何和双曲几何放在一起看,有不少相似的“奇怪”性质。
球面几何里,(三条大圆弧构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总大于180度。我们有

其中S是三角形面积,R是圆球半径,


而在双曲几何里,三角形的内角和总小于180度。我们有

其中S是三角形面积,c是某个正的常数,


从这些公式可以看出,三角形的面积越小,它越像欧氏几何。今天的我们知道,之所谓我们感觉自己生活在欧氏空间里,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尺度和宇宙比起来太小太小了。(各位有没有想起狭义相对论?)
再比如说我们已经遗忘很久的勾股定理。前面提到过,勾股定理与第五公设是等价的。也就是说,勾股定理正是欧式几何的“基石”之一。非欧几何里不再成立勾股定理。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斜边)还是有些特殊的关系。
球面几何中:Cos(a/R)Cos(b/R) = Cos(c/R)
双曲几何中:Cosh(a)Cosh(b) = Cosh(c)
不过,这还不是勾股定理最后一次出现,后面的篇章中,我们会看到勾股定理更深刻的意义。
类似的古怪公式不少,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科学史上每次出现新生事物总有个被误解然后慢慢被承认的过程。牛顿的无穷小量也好,虚数也好,都在很长的时间里被人们视为“幽灵”。罗巴切夫斯基发现了新的几何后,自己也觉得这个东西实在太古怪。他把这种几何称为“想象的几何”。要人们接受这种想象的几何实在不容易。罗巴切夫斯基试图将双曲几何和人们熟悉的球面几何联系起来,说服人们双曲几何只是球面几何的一个兄弟。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但他并未完全成功。
我们的主人公们虽然发现了好东西,可它实在古怪,令人难以相信。伟大的理论还需要优秀的推销员。爱因斯坦碰上了爱丁顿爵士(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让广义相对论少受了几年委屈。若干年后,非欧几何终于迎来了一位好推销员 ------ 意大利数学家贝尔特拉米(Eugene Beltr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