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由于热力学系统相对于其子系统来说非常大,这时涨落相对于平均值是很小的,即使偶尔有大的涨落也会立即耗散掉,系统总要回到
现在社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有一点看法和理解,不知道对不对,不对的话请大虾们多多指教。
首先先说一下复杂性科学:
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是伊里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教授,由于对非平衡热力学尤其是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方面的贡献,他荣获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耗散结构理论可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热力学系统相对于其子系统来说非常大,这时涨落相对于平均值是很小的,即使偶尔有大的涨落也会立即耗散掉,系统总要回到平均值附近,这些涨落不会对宏观的实际测量产生影响,因而可以被忽略掉。然而,在临界点(即所谓阈值)附近,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时涨落可能不自生自灭,而是被不稳定的系统放大,最后促使系统达到新的宏观态。
因此,在财富极不平衡的状态,矛盾比较突出,这时,一件小事情就可能导致一场大的群体性事件,从而造成不稳定。而平时这些小事情并不引人关注,在财富极不平衡的状态时候,就要注意了,一件小事就会形成一个大冲突。
自组织临界性及其特征:
自组织临界性理论认为,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大系统能够自发地朝临界状态演化;在这种自组织临界状态,一个小的事件会导致一个大事件乃至突变;
自组织临界性有下述特征: ①长程时空关联与连通性及时空分形结构; ②崩塌动力学,复杂系统自发地向自组织临界状态演化,在这种临界状态,一个
小的事件会引发大小不等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临界性的特征为,处于临界状态的系统会出现各种“大 小”的雪崩事件,并且,雪崩的大小(时间尺度和空间
尺度) 均服从幂定律。
什么是服从幂定律呢?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地震活动,规模不大的地震活动经常发生,而剧烈的大地震情形并不多见。即由一件小事情就可能导致一场的群体性事件中,大群体性事件不多,小的不少。
自组织临界性理论认为,在远离平衡状态状态下,会出现小的涨落触发剧烈的波动,在波动之中会产
生一种新的有序结构,经济周期中的经济危机正是这种情形,每次危机过后,总会出现新的经济运行格局,这也正是熊彼特观察到经济周期的创造性破坏。
另外,政治腐败,经济变差,道德堕落三种情况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加剧的。
新的结构会在旧的结构的一个点出现,然后凭借强大的生命力,象瘟疫一样迅速扩散,从一个点到一个面,从局部到整体,从而新结构的取代旧的结构。
人类历史发展是不可逆性,因此新公用制与原始社会“一大二公”应该有本质的区别。
从大的时空角度说:
(平衡态)原始社会-----(近平衡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远离平衡态)资本主义社会----(新平衡态)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可不是“一大二公”,他是社会踏踏实实发展和创造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封建社会的人想不出来资本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同样想不出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
[推荐]特别重要人人必看:拉兹洛就《巨变》答闵家胤问re 在《巨变》这本新书中,他谈到,全球系统遵循复杂系统演化的非线性混沌动力学。这类系统的演化有四个阶段,我们现在已经接近进入第三阶段的门槛,即接近系统发生突变的临界状态。一旦越过这个临界状态,系统便不可挽回地跌入第三阶段混沌,随后第四阶段便接踵而来:要么引发大灾难、大破坏、大瓦解,要么引发大突破、大转变、大跃迁并进化到一种新的更高的文明。接着,他令人惊奇地将上述观点精确化了:1860—1960年是第一阶段奠基时期,1960—2000年是第二阶段全球化时期,2001—2010年是第三阶段决定性的关键期,2010年以后将跌入第四阶段“末日境况”,全球社会发生“巨变”,要么是“大瓦解”,要么是“大跃迁”。
历史并不是周期性发展的,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而是有序--混沌的倍周期分叉过程或阵发道路,。。。
混沌的产生:
复杂现象的原因未必复杂。混沌的性质显得高深莫测、极为复杂,但是,它形成和产生的机理却可以是极其简单的,只需要某种非线性作用的不断重复便能够构造出一些来。
混沌的产生是由于内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伸缩与折叠变换。
伸缩变化使相邻状态不断分离,这是造成轨道发散所必须的内部作用。实际上系统不允许无限延伸,而被限制在有限区域之内。因此,系统本身还须有折叠变换机制。折叠是一种最强烈的非线性作用,能造成许多奇异特性。仅有伸缩还不足以造成复杂性,不足以搅乱相空间轨道,只有伸缩与折叠同时进行,并且不断反复,才可能产生轨道的指数分离、汇聚,形成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像揉面团那样有限次的伸缩和折叠变换是不够的。在系统周期内,有限次变换后,系统就进入稳定的周期态,以确定的方式运行。而在混沌区内,相空间中的伸缩和折叠变换永不停止,而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永不重复。其结果必然造成轨道永无休止地时而分离,时而聚汇,盘旋缠绕,但并不自交。于是,轨道被搅乱了,指数分离和敏感依赖性产生了。这种操作的每一步都是确定的、可预言的,但反复不断进行下去,长期行为却变得不确定、不可预测了。
奇异吸引子的奇异之处在于,相轨迹虽在两片上跳来跳去,但决不自身相交,即不构成任何周期运动,系统的状态变化具有随机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奇异吸引子又称为混沌吸引子。
社会发展是在两种思想中转换(左与右,效率与公平,。。。。。),先是周期的,然后进入混沌,混沌中两种思想激烈冲突。你上我下,你下我上,忙的不亦乐乎,毫无规律,社会乱了。
社会发展是分化的过程,先大家都差不多,后分化成穷人与富人,随着矛盾激化,形成组织。
以上都是引用,不是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