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好图 从而质点的惯性质量失去物理意义。可见,只有存在相互作用时,惯性质量才有物理意义
1 macd 2 histogram 3 VAMV 4 FA valuation 非相对论, 相对论?
相对论 relationship field define all 物理 variables
http://tpg.sysu.edu.cn/new/websource/src1/第四章最小作用量原理.pdf
"动力学系统在发生变化时,其变化方式总是使有关的作用量为最小。在对物理实在(现象)的观察中,科学家们相信,对于不同的观察者物理实在可以不同,但其物理实在的结构(规律)必定是相同的。物理学中描述物理实在结构的方法之一就是作用量方法。这种方法从功能角度去考察和比较客体一切可能的运动(经历),认为客体的实际运动(经历)可以由作用量求极值得出,是其中作用量最小的那个"
(4)非相对论自由质点的拉格朗日形式
非相对论自由质点假定为没有受到任何相互作用(包括引力相互作用)影响的质点。
它的拉格朗日量可以从广义相对论的弱场近似结果(4.15)式中进一步取引力势为零而得到。
从非相对论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空间的均匀性和各向同性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参看附
录4-2)。
(5)惯性质量的任意性
拉格朗日方程是拉格朗日量的齐次函数,所以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量可以乘上任意一个
非零常数。因此非相对论理论中的单个自由质点的惯性质量不确定。对于多个质点组成的系
统,如果没有相互作用,即V = 0,拉格朗日量(4.21)式成为,
Σ=
=
N
L t t t m x
1
2
2
( ( ), ( ), ) 1
λ
λ λ x x& & (4.33)
那么每个质点的惯性质量都可以独立地乘以不同的常系数而不改变质点组的所有运动方程,
从而质点的惯性质量失去物理意义。可见,只有存在相互作用时,惯性质量才有物理意义。
---
莫佩尔蒂更进一步地在伯林科学院发表了论文,"Loix du mouvement et du repos" (运动与静止定律)。他表明,质点的运动也趋向于最小作用量。为了便于分析,物体的全部质量可以被视为集中于一点,称这一点为质点。在十八世纪前期,关于质点经碰撞后的可能发生状况,有很大的争论。笛卡儿派与牛顿派物理学家认为,在碰撞下,几个质点的总动量与相对速度是恒定的。莱布尼茨派则认为活力 (vis viva) 也 莫佩尔蒂
是恒定的。由于两个原因,这论点是笛卡儿派与牛顿派无法接受的: 1. 活力恒定不能应用于硬物体(不能压缩的物体)。 2. 活力的数学定义是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为什么速度在活力这数量里出现两次? 莱布尼茨派辩明,理由很简单,任何物质对于运动都有一种自然的趋向。在静止状态,物体里含有一个内在的速度。当物体开始移动时,对应于实际的运动,又产生了第二个速度项目。 笛卡儿派与牛顿派则认为这辩理简直是胡言。对于中古学者,运动的内在趋向这句话,具有一种奥秘的性质;这中古学者的偏爱,必须毫无反顾地抗拒。今天,硬物体的概念已被完全地否定了。至于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这数量则是动能的两倍。现代力学给予了活力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对于莫佩尔蒂而言,硬物体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他提出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有一个很特别的优点:这原理可以应用于硬物体与弹性物体。又可以应用于静止状态的物体与光,似乎,这原理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莫佩尔蒂又从宇宙论的观点来论述:最小作用量好像一个经济原理;在经济学里,大概就是精省资源的意思。这论述的瑕疵是,并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解释,为什么作用量趋向最小值,而不是最大值。事实上,莱布尼茨证明过,在大自然现象中,这物理量有可能趋向最小值,也有同样的可能趋向最大值。假若,我们解释最小作用量为大自然的精省资源,那么,我们又怎么解释最大作用量呢?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作用量的不连续性不以其最初的假定方式保持下来。这种不连续性使解释量子力学的数量关系成为可能,但却没有去找这种解释。这样,不连续性就以终极概念的身份出现了。作用量不连续在日后推广为相对论的量子论中可以得到因果性的解释。看来这种推广的尝试对作用量概念本身带来某些新的认识,就像时空网格数的概念那样,用普朗克常数去除作用量的表象没有被排除,嬗变过程就在此网格中发生,在宏观的近似中网格可以作为自身同一的基本粒子的世界线而加以研究。此时世界线的概率就同爱丁顿所说的那种数量关系的作用量联系在一起,于是最小作用量原理就成为最大概率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