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决策层对王八拳的后遗症心知肚明,不寒而栗

实际上决策层对王八拳的后遗症心知肚明,不寒而栗 [ wxmang ] 于:2010-12-06 17:33:32 复:3194262
历史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1989年初打王八拳,结果年中就来了8平方;

1991年初打王八拳,结果打出东风吹来满眼春(这个过程我有帖子仔细描述,可惜一时找不到连接),然后不得不在1993年7月开始继续王八拳,结果就是财政破产,导致1994年下半年开始直到1998年才止住的国企改革(甩包袱)。。。。。。。

最近的2007年王八拳(一控一保),结果就是2008年初开始直到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过山车游戏。。。。。。心惊肉跳

王八拳实际上就是以前我讲前任总经理的:本来是细菌感染,但是用治感冒的办法降烧,而不管微观宏观问题,都是一招。

但是明知如此为什么还要这么干:因为王八拳是速效降烧药,至于后遗症,那以后再说。

实际上下任是推崇市场配置资源的,但是迫于形势也不得不使用王八拳。

王八拳现在还有生命力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具体我不想展开,因为对不利)。我想提供一个思考的线索。

12年前的夏天,我与一个朋友上重庆北温泉附近的缙云山上避暑,当晚住在贺龙曾经的别墅里。只有我们两人,月光如水,凉风习习,在露台上,我问了三个问题:

1、他们当时有一字并肩王的想法吗?(因为从缙云山上别墅水平不得不有这种疑问);

2、各个野战军各分一个大区,是不是类似刘邦分封韩信,英布,彭越等人,以创造垓下之战机会;

3、取消大区是否是主父偃的推恩散势(实际毛主席去苏联访问,路过沈阳,发现会堂居然高挂高岗画像,已经说明问题)

他的祖辈是参与西南军政委员会组建,以及后来西南局成立到撤销全过程的,知道掌故甚多,一一道来,大开眼界。只是这是个人道听途说,当不得历史资料。

我当时问这些问题其实是基于以下考虑:

1、目前地方人权是中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以前县官以上都要吏部任免,现在道台,知府和县官都是巡抚或总督衙门任免,为什么会这样?后果将是什么?(我认为因此地方博弈与中央博弈不可避免)

2、目前财权格局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分灶吃饭导致所有事情都在搞财政拼盘:结果是地方一门心思琢磨钓中央鱼,以致导致中央相关部门被腐败,不得不腐败,为什么会这样?后果是什么?

3、目前事权理论上划分清晰,实际上地方不断越权,而且没有任何惩罚(例如很多现在成为改革的东西都是地方越权的结果,广东尤为典型),为什么会这样?后果是什么?

我的感觉:大区制从成立到取消过程就是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只是目前我没有能力和精力去搜寻历史文献来证明。

1、为什么要搞大区制?决策过程是什么?如何妥协的?

2、大区与中央的责权利是如何划分的?大区与中央的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关系如何?大区与中央的资源分配和配置流程是什么?大区之间如何协作?

3、为什么要取消?取消的决策过程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做到?

4、大区取消后遗症是什么?地方责权利是否发生变化?

我想这些问题是研究目前体制困境(一放就乱,一抓就死)和治理悖论(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答案。

贺龙貌似并肩王的背景:

1950年10月,刘伯承奉命调北京主持筹建陆军大学 。此后,刘伯承虽仍兼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职务,但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实际工作则由邓小平、贺龙负责。1952年7月,中央又将邓小平调中央工作,西南军政委员会改由贺龙副主席负责。

河里(似乎在八一大楼里,我找不到了)有引用的某人传记,是说建国初湖南地方官官邸之奢华,和周总理住处之简陋形成鲜明对比。

下面有网友说过类似的事情,这段我只列时点。1950年10月,抗美援朝。1953-1957为“一五”计划实施期。该计划建国初开始搜集资料,并征求苏联意见,1953年4月苏联返回意见,最终于1955年7月30日在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协定签字。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32次会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关。

遵照中央的指示,重庆市于1954年7月1日正式并入四川省。10月26日,西南行政委员会在重庆举行最后一次行政会议,决定从11月1日起停止行文和办公。11月1日,西南行政委员会正式宣布撤销。

建国初的大区与改革后的粤省可能是一类,按照您的行文逻辑推理,则您中间3点考虑中,后两点财权、事权的主要动因,依然是第一点人事任免权。
链接出处
過去是下管兩級,除了管理省部級幹部外,市、地委書記也是中央組織部管,後來這個權力下放給地方,中間又回收,有幾次反復。1989年,中央改革幹部人事制度時,就不管地市這一級了。
链接出处
1984年4月在改革干部管理体制上以“管少、管好、管活”为原则,改革了干部管理体制,下放了干部管理权限,将过去上级干部人事部门管理下两级、改为原则上只管下一级主要领导干部;同年,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使用干部的自主权

从军事战场转入经济战场,诞生了大区制;从武化大革命到经济建设为中心,诞生了特区。

与特区配合的,就是干部管理权限下放,各项政策审批权下放。有网友在下面评价,广东是一个交换筹码,这个筹码在386时期才通过查走私换回来,代价巨大。事实上,286可能立国不稳,需要讲稳定,“韬光养晦”其实质有点像1945年之前的“安内”论。而特区制,既是权宜之计也是邓论(“猫论”、“摸论”)之本,它是邓论的具体实践。

经济战场以1953年为起点,到今年已经57年。其中前进道路曲折无数。那么,呼吁了好些年的“调整结构”,是局部战场变化,抑或战场全局性的转折?从经济战场出来,是社会民生战场吗?

其中,最关键的具可操作性的问题,就是人事权。人事权上收,是马上到来吗?调结构何以落地?人事权不作大动作,有其他手段调结构吗?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