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 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原子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

阴极射线, 顾名思义,指从 阴极上 发射出来的粒子束。其本质是电子束。在电场的作用下,从阴极飞向阳极。如果阴阳极间电位差可以达到万伏量级,阴极射线到达阳极时会具有很高地能量,并因此在阳极物质上打出 伦琴射线即X 射线。

伦琴射线=阴极射线=X射线, 是由于电子从原子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提供的能量发出的射线. 不带电荷,不被偏转.
α, γ 射线是由于原子核的不稳定而发出的,α带电, 能被电场偏转.
γ不带电荷, 不偏转.

带电荷的可以被电场加速
回答:2007-04-20 08:44
共0条评论...评论 ┆ 举报
超人
[学弟] 阴极射线-->自由电子,例如电视机里面的显象管就是发射它的.
伦琴射线比较复杂,要牵涉到量子物理,它属于电磁波,不是简单的粒子!
α射线-->He原子的原子核.
γ射线也是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粒子.


早在1897年以前,人们就已认识到了阴极射线的存在,但不知道是何物质,只是把它暂且称作 阴极射线。在1897年,英国科学家 thomson 汤姆逊 测量了 阴极射线的 带电属性 和 荷质比,并大胆地认为阴极射线就是理论上部分人预测的电子。

2007年2月16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新闻发布会上,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伯顿·里克特,说了这样一段话:“近百年来,物理学家探究物质基本构成的方法,本质上并没有改变,那就是用加速器使粒子束获得极高的速度和能量,用来轰击原子核或基本粒子,观察撞击产生的“碎片”。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撞击所需要的能量增加了许多个数量级,建造加速器的费用也增加了许多个数量级。

spikes: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的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首创的(周期表中101位元素“钔”由此而来)。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原子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排列,经过多年    元素周期表
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常见的元素周期表为长式元素周期表。在长式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纵列称为一个族,最后有两个系。 除长式元素周期表外,常见的还有短式元素周期表,螺旋元素周期表,三角元素周期表等。   道尔顿提出科学原子论后,随着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日益精确和原子价(化合价)概念的提出,就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性质(包括化合价)之间的联系显露出来。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就提出了“三元素组”观点。他把当时已知的54种元素中的15种,分成5组,每组的三种元素性质相似,而且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较轻和较重的两个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一半。例如钙、锶、钡,性质相似,锶的相对原子质量大约是钙和钡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一半。法国矿物学家尚古多提出了一个“螺旋图”的分类方法。他将已知的62种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顺序,标记在绕着圆柱体上升的螺旋线上,这样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恰好出现在同一母线上。这种排列方法很有趣,但要达到井然有序的程度还有困难。另外尚古多的文字也比较暧昧,不易理解,虽然是煞费苦心的大作,但长期未能让人理解。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发现无论从哪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一个元素
的性质相近。这很像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因此,他干脆把元素的这种周期性叫做“八音律”,并据此画出了标示元素关系的“八音律”表。显然,纽兰兹已经下意识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点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过,条件限制了他做进一步的探索,因为当时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值有错误,而且他也没有考虑到还有尚未发现的元素,只是机械地按当时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将元素排列起来,所以他没能揭示出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他的“八音律”在英国化学学会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无讥讽的口吻问道:“你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那样,也许会得到更加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德国化学家迈耶尔借鉴了德贝莱纳、纽兰兹等人的研究成果,从化合价和物理性质方面人手,去探索元素间的规律。在他的《近代化学理论》一书中,刊登了元素周期表,表中列出了28个元素,他们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排列,一共分成六族,并给出了相应的原子价是4、3、2、1、1、2。1868年,发表了第二张周期表,增加了24个元素和9个纵行,并区分了主族和副族。迈耶尔的第三张元素周期表发表于1870年,他采用了竖式周期表的形式,并且预留了一些空位给有待发现的元素,但是表中没有氢元素。可以说,迈耶尔已经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编辑本段详细解读
表格说明
  周期表的编排显示出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在周期表中,元素按原子序(即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目递增次序排列,并分为若干列和栏,在同一行中的称为同一周期,根据量子力学,周期对应着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显示出该原子的已装填电子层数目。沿着周期表向下,周期的长度逐渐上升,并按元素的电子排布划分出s区元素、p区元素、d区元素和f区元素。   
而同一栏中的则称为同一族,同一族的元素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   在印刷的周期表中,会列出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而很多亦会附有以下的资料,以元素X为例:   
A:质量数 (Mass number) ,即在数量上等于原子核(质子加中子)的粒子数目。 Z:原子序数,即是质子的数目。由于它是固定的,一般不会标示出来。 e:净电荷,正负号写在数字后面。 n:原子数目,元素在非单原子状态(分子或化合物)时的数目。 除此之外,部份较高级的周期表更会列出元素的电子排布、电负性和价电子数目。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