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emistry.31931.cn/html-1344-1.html
化学键的磁本质(上)
一、前言
关于化学键的本质,过去一般都认为:由于原子与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或共用,因而产生了原子与原子之间的静电引力,这种静电引力,使原子与原子结合成了分子;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这种静电力,就是化学键的本质。这种说法,貌似有理,但却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性质的力,使原本处于电中性状态的原子相互之间产生了电子的转移或共用?这是一个令学生困惑、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一直在追问,老师一直在回避。
二、化学键的本质是磁力
化学键的本质很简单,就是磁力。
化学键的磁力是由于电子的轨道运动而产生的。1900年,丹麦科学家玻尔,利用核外电子的轨道理论,非常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这已经证明了原子中电子轨道的客观实在性。既然有电子轨道,就必然有轨道电流;既然有轨道电流,就必然有轨道磁矩。所以,原子中的轨道磁矩,不管用什么眼光去看,都是不可否认的。当然,原子中还有核的自旋磁矩和电子的自旋磁矩,但是,核的自旋磁矩和电子的自旋磁矩,和电子的轨道磁矩相比是很小的;这有点和太阳系中的情况类似。在太阳系中,全部行星的总质量占不到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二,但全部行星的总角动量却占了太阳系总角动量的百分之九十八;几乎占有了太阳系全部的角动量。对于原子来说,由于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与电子的内部结构,都和原子的结构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在普通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中,原子核的结构和电子的结构也不可能发生改变,只有原子的结构能够发生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完全可以不考虑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和电子的自旋磁矩的影响,而只考虑电子的轨道磁矩的作用。这是正确认识化学键的磁本质的关键。
由于原子中电子轨道磁矩的存在,所以原子就像一个小磁体。当两个原子相遇时,它们的相反磁极就会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分子。当然,也会出现两个原子的相同磁极相遇而相互排斥的状态,不过,这种相互排斥的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在外界的扰动下随时都会翻转为异性磁极相吸引的稳定状态。所以,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我们只考虑原子之间的异性磁极相吸引的作用,而不考虑原子之间的同性磁极相排斥的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原子之间发生磁作用时,原子之间的电作用也会如影随形般地发生变化,但这种电变化只是磁作用的影子,并且变化前后的两种效果是相等的,所以,在我们考虑原子中间的磁作用时,就不必再重复地去考虑原子的电变化了。
三、氢分子的磁力计算 σ键的本质
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原子核的静电引力作用下绕核作周期性运动,这种周期性运动形成了一个电子电流圈(以下称“电子圈” );我们把一个电子圈用一个小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代表电子运动的方向。如图1 所示。这个电子圈会产生磁场,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一个电子圈的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B=μ0ev/4πr2 (1)
式中μ0为磁导率,e为电子的电量,v为电子的轨道速度,r为电子圈的半径。将氢原子在基态时的数据代入上式,得
B=(10-7×1.6×10-19×2.2×106)/(0.53×10-10)2=12.53T
可见电子圈中心处产生的磁场是很强的。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圈。这个电子圈的磁矩使一个氢原子和另一个氢原子相吸引,吸引的结果是使两个氢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氢分子H2。两个氢原子的电子圈互相吸引时,它们的电子圈的磁矩方向是相同的,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把每个氢原子比作一个小磁棒,则氢分子就像两个小磁棒首尾相接一样。两个氢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它们的电子圈都偏离了各自的原子核,相互靠近到两核之间的地方,组成了“电子圈组”;这个“电子圈组”,就是氢分子的化学键。电子圈组中的两个电流圈的平面相互平行,且和两核的连线垂直,如图2所示。这种由两个电子圈组成的化学键,就是过去化学键理论中所谓的“σ键”。在氢分子中,由于两个原子的电子圈的半径相同,磁力也相同,所以就使电子圈组居於两个原子核的正中间,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核,分子的电偶极矩为零。
由于两个氢原子在未结合前都是电中性的,它们之间的化学结合力不是静电力而纯粹是电子圈之间的磁力,所以,在计算氢分子中的氢原子之间的化学结合力时,就不必考虑两原子的核和电子之间的、相互的静电力作用(因为这种作用的总效果为零),而只考虑电子圈之间的磁力吸引就可以了。这也使计算变得非常简单。
因为氢分子中的两个电子圈是相互吸引的,所以两个电子圈上的两个电子始终保持相同方向和最短距离,就像两个电子并排朝一个方向飞行一样。如果两个电子的距离(也就是两个电子圈平面之间的距离)用s表示,则这两个飞行的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安培力)可以表示为:
F=qvB=μ0e2v2/4πs2
从形式上看,两个运动电荷的安培力和两个静止电荷的库仑力F=kq2/r2具有相同的形式,它们都是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库仑力场中,电子的势能为
E电=-ke2/r
从形式上类比的话,两电子圈之间的磁引力势能也应该有相同的形式,即
E磁=-μ0e2v2/4πs .
v为氢原子中基态时电子的轨道速度(2.2×106米/秒),s为两电子圈之间的距离。
当然,当两个氢原子形成氢分子时,两电子圈就偏离了各自的原子核,这时电子的轨道速度也应该有所变化,也就是不可能再等于2.2×10 6米/秒了。这将使氢分子的两电子圈间的磁引力势能的准确数值无法计算。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利用上式对氢分子的有关参数进行估算。由实验测定知道,氢分子的离解能是432千焦/摩尔,这也是氢分子中磁键的能量。根据这个数据,利用上式可以计算氢分子中两电子圈之间的距离
s =μ0e2v2/4πE磁=10-7(1.6×10-19)2(2.2×106)26.02×1023/432000=1.72×10-14米
这个距离是很小的,它相当于氢原子基态半径的3.23×10-4倍。
两个电子圈之间的磁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