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数学好图 基本粒子物理漫谈 杨金民 “夸克”---目前没有发现其内部结构,是“基本”的 粒子,世界上的一切物质,从星系到山
这是 http://power.itp.ac.cn/~jmyang/particle.ppt 的 HTML 档。
G o o g l e 在网路漫游时会自动将档案转换成 HTML 网页来储存。
基本粒子物理漫谈
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 ?
世界是如何组成的 ?
杨 金 民
第一部分:世界由什么组成?
为什么世界上不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特征?
因为世界上的物质是由几个基本的砖块组成的
---简单、没有内部结构!
从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
这样想。比如认为世界是
由“水、火、土、气”组成。
“基本砖块”
世界的基本砖块?原子 ?
今天人们知道“水、火、土、气”并不“基本”,它们是由“原子”组成的。
在1900年前后,人们认为“原子”是可穿透的球,内部有一些电荷在跳动。
“原子”是基本的吗?
人们很快就发现: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把“原子”分类----〈元素周期表〉
这表明“原子”有内部结构,是由更小的砖块组成的。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重
而小的“原子核”和围绕它
的带负电的“电子云”组成
实验表明:
“原子核”是基本的吗?
“原子核”很小、很重、密度很大,曾被人们认为是基本的粒子。
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并不基本,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是基本的吗?
人们发现“质子”和“中子”并不基本,
是有更小的粒子---“夸克” 组成。
“夸克”---目前没有发现其内部结构,是“基本”的 粒子
现代的“原子”图像
注意: “原子”体积的99.999999999999%
是空的 !
“原子”的大小
众多的“复合粒子”
人们一直在寻找粒子,目前已发现200
多个粒子,这些粒子绝大多数是“复合
粒子”。
这些粒子的名称“五花八门”。
费米(Enrico Fermi) 对他的学生
莱德曼(Leon Lederman)说:
"Young man, if I could remember the names of
these particles, I would have been a botanist!"
标准模型
世界有什么组成?如何组成?
-----标准模型
6 种轻子
6 种夸克
传递力的粒子
世界由什么组成?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从星系到山川河流,都是由 “轻子” 和 “夸克” 组成。
“反物质”(“反粒子”)
对应于每一种“物质粒子”,存在其“反物质粒子”,唯一区别是 电荷反号。
“粒子”与”反粒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
变成能量。
夸克
“夸克”名称的由来
1964年 Murray Gell-Mann 和 George Zweig 建议用三个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所发现的几百个粒子。Gell-Mann 把这三个粒子叫作“Quark”
“Quark” 一词来自 James Joyce 的小说 “Finnegan’s Wake”
不同种类的“夸克”称作不同的“味道”
的“夸克”称作 “上” (up)
和 “下” (down):
称为 “奇” (strange), 它组成的
粒子“K”粒子具有“奇怪”的长寿命
称作“璨”(Charm),1974年在斯坦福
(SLAC)和布鲁海文实验室(BNL)发现
称作“底”(bottom),1977年在费米实验室发现
称作“顶”(top),1995年在费米实验室发现.
两个最轻
第三个
第四个
第五个
第六个
强子(重子、介子)
正如群居的大象,夸克也群居,从不单独存在,他们群居所形成的复合粒子叫“强子”
虽然夸克带有分数电荷,但强子的电荷是整数
虽然夸克带有颜色,但强子没有颜色
强子(Hadron) 有两类:
重子(Baryon) 介子(Meson)
轻子(Lepton)
夸克总是群居而以束缚态形式存在;轻子则单个存在
带电轻子象猫科动物,易看到;而不带电的轻子(中
微子)象附着在这些动物身上的跳骚,难以看到
带电轻子的衰变
→
→
→
中微子
→
→
→
→
中微子的特点
不带电荷、色荷,和物质的作用非常弱;
绝大多数可以穿过地球,而不和地球的物质发生作用;
可以在很多过程中产生,特别是粒子的衰变,(正是从粒子的衰变中推断其存在);
由于在宇宙形成的初期中微子大量产生,并且它们和物质的作用很弱,在今天的宇宙中有很多中微子,它们虽然很轻,但因为数众多,所以对宇宙的质量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影响宇宙的膨胀。
物质的“代”
第二、三代的费米子衰变很快,我们周围的物质中没有它们。为什
么它们还存在呢?当轻子被发现时,I.I.Rabi 叹道:“Who odered that ?”
世界由什么组成?答案
第二部分:世界如何组成?
世界由夸克和
轻子组成。
是什么把夸克
和轻子组合成
物质?
四种作用!
物质如何相互作用?
物质勿需接触就发生相互作用:如太阳吸引地球、两磁铁的吸引或排斥
物质间通过力场发生相互作用通过交换携带力的粒子!
电磁力
电磁力引起“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力(如摩擦、磁力)都是由电磁力引起。
电磁力的携带粒子是“光子”,不同能量的光子形成了电磁波谱,如 X—射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
光子没有质量,以光速传播。
残余电磁力
“原子”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电子”是电中性的,它们如何形成分子呢?原来一个“原子”中的“电子”跟另外一个“原子”中的质子还有作用,这种原子间“残余电磁力”使不同的“原子”结合成“分子”。所以,正是“电子”和“质子”带有异号的电荷使得我们的世界得以形成 !
原子核如何形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而
相互排斥,“中子”不带电,为什么它们不因排斥
而散开 呢?
这个问题用电磁力无法回答 !
强作用力
夸克带有“电荷” ,还带有“色荷”;带“电荷”的粒子之间有“电磁作用”,带“色荷”的粒子之间有“强作用”。
“强作用力”使夸克形成“强子”
“强作用力”的携带粒子叫“胶子”
(“强作用”象“胶”一样把夸克粘在一起!)
“强作用”与“电磁作用”不同,“胶子”本身带有“色荷”,而“光子”本身不带“电荷”;
虽然“夸克”带“色荷”,它们组成的“强子”都不带“色荷”,是色中性的。
色荷
带色荷的粒子(夸克、胶子)通过交换胶子发生强作用
夸克发射或吸收胶子时改变自身所带的色荷
夸克带色荷,反夸克带反色荷 ,胶子带一对“色荷-反色荷”
组成重子的三个夸克分别带有“红、绿、蓝”色荷,所以是色中性的
组成介子的一对夸克和反夸克分别带有色荷(如“红”)和反色荷(如“反红”),所以也是色中性的
色荷在作用过程中是守恒的
夸克禁闭
带色的粒子不能单独存在,夸克总是
和别的夸克囚禁在一起而形成色中性
的强子
强子中的夸克疯狂的交换胶子进行强
作用,它们存在于由胶子组成的色场中:
当胶子场获得足够能量时,就会折断成一对夸克-反夸克
夸克禁闭未被严格证明!
--Steven Weinberg
夸克发射胶子
夸克发射或吸收胶子时,本身的色荷要改变,以保证色荷守恒。如带有“红”色荷的夸克发射了一个带有“红-反蓝”的胶子后,自身的色荷变成了“蓝”。
→
→
→
→
残余的强作用:原子核的形成
虽然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质子和中子)都是色中性的,它们之间有“残余的强作用”,这种作用远远超过质子之间的电磁斥力,原子核由此而形成。
弱作用
虽然有6种夸克和6种轻子,但我们周围除了3种中微子单独的存在着外,所有物质都是由最轻的2种夸克(u,d)和1种最轻的带电轻子(电子)组成,较重的夸克和带电轻子呢?
较重的夸克(s,c,b,t)和带电轻子(,)在宇宙
形成的初期就衰变掉了,衰变成了最轻的夸克
和轻子。这些衰变(即味道的改变)都是通过
弱作用进行的。
弱作用的携带粒子是W+ ,W- ,Z
标准模型把弱作用和电磁作用
统一到了一个理论框架中。
电磁作用和弱作用的统一
标准模型把电磁和弱作用统一描述,称为电弱理论
在非常小尺度(10-18 米)或非常大能标(100 GeV)
情况下,弱作用的强度和电磁作用的强度在同一
水平。
随着尺度的增加或能标的降低,弱作用将远远弱于
电磁作用。
弱作用的携带粒子是重达100 GeV的粒子,是一种短
距作用
引力
引力很是奇怪。虽然它是一种基本的力,标准模型却不能描述它。如何把它也统一进来是当今物理学的一大难题。
引力的携带粒子—引力子,至今未被发现。
自然界基本作用力的总结
量子力学
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性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完全不一样,它们不是跳动的小球,它们不仅具有粒子性,还具有波的性质 (波粒二象性),它们的运动规律用“量子力学”描述。
量子力学中物理量只能取分离的值:量子化。
常见的量子数:电荷、色荷、味道、自旋
量子力学
只能预言粒子在某
一时刻出现在某处
的几率 .
"God doesn't play dice!”
(Einstein was wrong.)
量子数:
几率:
世界由什么组成?如何组成?--最后答案
We have answered the questions, "What is the world made of?" and "What holds it together?“
The world is made of 6 quarks and 6 leptons. Everything we see is a conglomeration of quarks
and leptons.
There are four fundamental forces and there are
force carrier p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each force
描述这些基本粒子的理论:标准模型
第三部分:粒子的衰变和湮灭
原子核的衰变:一个大原子核变成几个小原子核
基本粒子的衰变:一个基本粒子变成几个较轻的基本粒子
→
→
→
→
→
→
放射性的发现
1800年代的晚期,德国物理学家Wilhelm Röntgen 发现:当电子束打到金属片上时,会有奇怪的射线发出,他称之为 X-射线
两个月后,法国物理学家Henri Becquerel 发现有些矿石(如铀)会自然的放出射线。不稳定的原子核衰变而放出射线—放射性
射线的种类
射线:氦(helium)核(2p,2n)
射线:高速电子
射线: 高能光子
射线可以被纸片挡住
射线可以被铝片挡住
射线只能用铅板来档
铀的衰变
→
→
→
→
→
一大块铀的衰
变(半衰期)
单个铀的衰变(几率)
铀为什么会衰变?
残余的强力把相 互排 斥的
核子束缚在一起形成原子核
微观粒子只能以几率的方式描述:量子力学
核子团(比如)逃逸出原子核的几率很小;
对大原子核(如铀)这种几率比较大。
衰变中的质量亏损
→
238.0508
234.0436
4.0026
0.0046 u 的质量亏损掉了,变成了能量 !
衰变中的“中介子”
衰变
正反粒子的湮灭(I)
正反粒子的湮灭(II)
第四部分:如何实验研究粒子
今天知道的粒子的绝大部分都是不稳定的粒子,它们在宇宙形成的初期都曾经存在过,但很快就衰变掉了,要研究粒子物理,就必须产生出这些粒子,并用探测器研究这些粒子的性质。
粒子产生的方法:
宇宙线
对撞机
粒子探测的工具:
探测器
宇宙线
对撞机(加速器)
直线加速
回旋加速
固定靶
对撞机
当今世界上的加速器
Fermilab (费米实验室,美国)
SLAC (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美国)
BNL (布鲁海文实验室,美国)
CESR (康奈尔正负电子储存环,美国)
CERN (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瑞士)
KEK (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日本)
DESY (电子回旋加速器,德国)
IHEP (高能物理所,中国)
粒子探测器
如何识别不同粒子
现代粒子物理实验的鼻祖:鲁瑟夫实验
Beam: 粒子
Target: 金箔
Detector: 硫化锌屏幕
一点历史
--Steven Weinberg
观测世界的手段:总结
第五部分:理论未解之谜
标准模型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仍不是一个基本的理论,有一些理论问题无法解释:
有关费米子“代”和“味道”的问题
“大统一”和更小尺度的物理
“暗物资”和“暗能量”
黑格斯粒子的本质
水平方向的:
竖直方向的:
来自天上的:
来自地狱的:
“暗物质”和”暗能量”
标准模型无法解释
费米子“代”和“味道”之谜
为什么恰好有三代 ?
为什么有不同的质量?
CP 破坏问题 ?
物质和反物质不对称
物质和反物质不对称问题(宇宙形成)
宇宙形成
黑格斯粒子
标准模型中所有粒子的质量都来自于黑格斯机制;黑格斯粒子至今还未发现。
黑格斯粒子是基本粒子还是复合粒子?
为什么黑格斯粒子的质量平方是负的 ?
V
Im(H)
Re(H)
大统一和更小尺度的物理
基本粒子物理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把各种作用力统一起来
---大统一理论
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于把电磁力和引力统一起来,但没有成功
至今,人们仍在探索大统一理论
通向新物理的拦路虎:等级问题
电弱能标
标准模型只能到此
新物理
短距离
100 GeV
1 TeV
1015 GeV(?)
mH2 = (m0 H)2 +CL2
~100 GeV
~1015 GeV
~1015 GeV
精细调节 !!!
新物理方向 I:超对称
新物理方向 II:额外维空间
G
统一引力:超弦理论
“统一”
“统一”
最终理论: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