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分类 小组 百科建站 百科123 手机版 更多 帮助注册登录New: Cos -49% off Cos: Find infos & facts, compare prices and save with News72.com! www.Cos.news72.com Google 提供的广告 百科词条> 科学 > 自然科学 > 正文 虚数5分 开放分类:数学数学术语词汇 收藏分享到顶[2]编辑词条 新知社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移动说客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目录 1 解释 2 定义 3 i的性质 4 符号 5 历史 6 和i有关的运算 展开全部 1 解释 2 定义 3 i的性质 4 符号 5 历史 6 和i有关的运算 7 扩展阅读 收起 摘要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虚数在数学里,如果有数平方是负数的话,那个数就是虚数了;所有的虚数都是复数。“虚数”这个名词是17世纪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创制,因为当时的观念认为这是真实不存在的数字。后来发现虚数可对应平面上的纵轴,与对应平面上横轴的实数同样真实。虚数轴和实数轴构成的平面称复数平面,复平面上每一点对应着一个复数。 虚数-解释 (1)[unreliable figure]∶虚假不实的数字(2)[imaginary part]∶复数中a+bi,b不等于零时bi叫虚数(3)[英文]:imaginary number汉语中不表明具体数量的词。 虚数-定义 实轴和虚轴 在数学里,将平方是负数的数定义为纯虚数。所有的虚数都是复数。这种数有一个专门的符号“i”(imaginary),它称为虚数单位。定义为i^2=-1。但是虚数是没有算术根这一说的,所以√(-1)=±i。对于z=a+bi,也可以表示为e的iA次方的形式,其中e是常数,i为虚数单位,A为虚数的幅角,即可表示为z=cosA+isinA. 不过在电子等行业中,因为i通常用来表示电流,所以虚数单位用j来表示。 虚数没有正负可言。不是实数的复数,即使是纯虚数,也不能比较大小。1<2是对的,但1+i<2+i是错的。 我们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虚数系统。如果利用横轴表示全体实数,那么纵轴即可表示虚数。整个平面上每一点对应着一个复数,称为复平面。横轴和纵轴也改称为实轴和虚轴。 “虚数”这个名词是17世纪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创制,因为当时的观念认为这是真实不存在的数字。后来发现虚数可对应平面上的纵轴,与对应平面上横轴的实数同样真实。 虚数-i的性质 的高次方会不断作以下的循环: i1 = i i2 = - 1 i3 = - i i4 = 1 i5 = i i6 = - 1... 由于虚数特殊的运算规则,出现了下列算式 i1 + i2 + i3 + i4 = 0 由于虚数特殊的运算规则,出现了符号 ω ω2 + ω + 1 = 0 ω3 = 1的简式。 如果再将这个概念扩展开去,就可以组成四元数(Quaternion)、八元数(Octonion)等特殊数学范畴。 而这些虚数都是不能比较的: 1 0,则 − 1 > 0,矛盾。 如果i = 0,则 − 1 = 0,矛盾。 如果i 0,矛盾。 由此可知虚数并不存在, 所以无法用大小来比较。 虚数-符号 1777年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或译为欧勒)开始使用符号i表示虚数的单位。而后人将虚数和实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写成a+bi形式 (a、b为实数,a等于0时叫纯虚数,ab都不等于0时叫复数,b等于0时就是实数)。 通常,我们用符号C来表示复数集,用符号R来表示实数集。 虚数-历史 要追溯虚数出现的轨迹,就要联系与它相对实数的出现过程。我们知道,实数是与虚数相对应的,它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也就是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数。 有理数出现的非常早,它是伴随人们的生产实践而产生的。 无理数的发现,应该归功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无理数的出现,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发生矛盾。根据这一理论,任何两个线段的比,不过是它们所含原子数目的经。而勾股定理却说明了存在着不可通约的线段。 不可通约线段的存在,使古希腊的数学家感到左右为难,因为他们的学说中只有整数和分数的概念,他们不能完全表示正方形对角线与边长的比,也就是说,在他们那里,正方形对角线与连长的比不能用任何“数”来表示。西亚他们已经发同了无理数这个问题,但是却又让它从自己的身边悄悄溜走了,甚至到了希腊最伟大的代数学家丢番图那里,方程的无理数解仍然被称为是“不可能的”。 无理数的确定与开方运算息息相关。对于那些非完全平方数,人们发现它们的平方根是可以无限制地求到任意多位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像π=3.141592653…,E=2.71828182…等),称为无理数。 但是当无理数的位置确定后,人们又发现即使使用全部的有理数和无理数,也不能长度解决代数方程的求解问题。像x 2+1=0这样最简单的二次方程,在褛范围内没有解。12世纪的印度大数学家婆什伽罗都认为这个方程是没有解的。他认为正数的平方是正数,负数的平方也是正数,因此,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两重的;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负数没有平方根,因此负数不是平方数。这等于不承认方程的负根的存在。 到了16世纪,卡尔达诺的<大衍术>第一次大胆使用了负数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不使用负数平方根,就是可能决四次方程的求解问题。虽然他写出院负数的平方根,但他却犹豫不次,他不得不声明,这个表达式是虚构的,想像的,并么一次称它为”虚数”但是数学家们使用它时,还是非常小心谨慎,就连著名的数学家欧拉在使用虚数时也不得不给自己的论文加上一个评语。一切形如√-1,√-2的数学式,都是不可能有的、想像的数,因为它们所表示的是负数的平方根。对于这类数,我们只能断言,它们既不是什么都不是,也不比什么都不是多些什么,更不比什么都不是少些什么。它们线性虚幻。虽然大师的这段话读起来有些拗口,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和虚数时也不那么理直气壮。 对于早期的数学家们来说,使得虚数成为似乎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倒不是像x^2+1=0这样的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而是具有实数根的三次方程求解问题。 1545年意大利米兰的卡丹发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一部代数学著作,提出了一种求解一般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 形如:x^3+ax+b=0的三次方程解如下: x={(-b/2)+[(b^2)/4+(a^3)/27]^(1/2)}^(1/3)+{(-b/2)-[(b^2)/4+(a^3)/27]^(1/2)}^(1/3) 当卡丹试图用该公式解方程x^3-15x-4=0时他的解是: x=[2+(-121)^(1/2)]^(1/3)+[2-(-121)^(1/2)]^(1/3) 在那个年代负数本身就是令人怀疑的,负数的平方根就更加荒谬了。 因此卡丹的公式给出x=(2+j)+(2-j)=4。容易证明x=4确实是原方程的根,但卡丹不曾热心解释(-121)^(1/2)的出现。认为是“不可捉摸而无用的东西”。 可是虚数的出现,却帮了无理数的大忙,无理数和有理数相比,底气显得有些不足,但是在虚数面前,它和有理数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数所以数学家才把它同有理数合称为实数,这样就可以和虚数区别开来。有趣的是,虚数也非常顽强,它就如同实数在镜子里的映像一样,不仅同实数形影不离,而且还常常同实数结合起来,构成复数。 虚数,人们开始称之为“实数的鬼魂”,1637年笛卡儿称为“想像中的数”,于是一切虚数都具有BI,而复数则具有a+bi,这里a和b都是实数。虚数也常称为纯虚数。 虚数闯入数的领域时,人们对它的实际用处一无所知,在实际生活中似乎也没有用复数来表达的量,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虚数产生过种种怀疑和误解。从卡尔达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