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方程,都是时间演化规律的一般性反映,若要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得到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要附加初始条件’,量子化条件具体表现为它必

光子的态矢量函数
姚志欣! 潘佰良陈钢钟建伟
(浙江大学物理系,杭州"#$$%&)
(%$$’ 年& 月#( 日收到;%$$’ 年( 月%) 日收到修改稿)
从广义*+,-./0123- 方程出发,在三个充分必要的量子化条件规范下,得到了一个新颖的光子一维态矢量函数,
除了光子的能量和动量特征以外,它还包含有光子的角动量属性,完整地描述了光子作为量子力学中相对论自由
粒子的行为4 对一维光子态矢量函数的分析不仅定义了描述光子行为的微观参量———概率幅和相位,而且将这些
微观参量与光束的宏观偏振联系了起来,具体剖析了一个人们一直感到困惑的偏振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释4
关键词:光子态矢量函数,概率幅,相位,偏振
!"##:#5($6,$")’,5%’$,5%%’7
! 89:;0?@A?BC4 3/C4 +1
#D 引言
众所周知,在量子力学体系中任何微观粒子的
运动规律都遵循广义的*+,-./0123- 方程,也就是量
子力学中的运动方程[#]
0! !
!!"
( !,!)E "#
"( !,!), (#)
其中"( !,!)是描述粒子系统状态的复函数,通常称
作态函数(FG;G3 HC1+G0>1[%]),习惯上也称作波函数;
"#
是粒子系统的量子I;:01 算符,亦即能量算符
"$
["]4 方程(#)的形式还意味着代表时间演化的一
阶微分运算符号0! !
!! E "#
E "$
等同于能量算符4 光
子作为一类特殊的微观自由粒子,其能量$ 和动
量" 满足相对论关系式$ E #·",用能量算符"$
E
0! !
!!
、动量算符$"
E J 0! !进行该关系式的替换,
并作用到用K0-;+ 符号表示的态矢量%( !,!)〉上
去,就得到了光子的运动方程,简称光子方程
0! !
!! %( !,!)〉E J 0!#· ! %( !,!)〉4 (%)
文献[5]曾给出过该光子方程的一维形式
0! !
!! %( !,%)〉E J 0!#·!
!% %( !,%)〉4 (")
如果在(")式的两边同时消去公因子0!,即为一维
光波方程[5]
!
!!%( !,%)E J & !
!%%( !,%)4 (5)
光波方程(5)的解就是通常的电磁矢势%( !,%),
理论上应该是一个定义在真实的物理空间中的实矢
量函数,在L>C:M 规范变换(2;C23 G-;1FH>-:;G0>1)
下,可以用来描述作为无源电磁场的光波的全部经
典行为[’];光子方程(")的解%( !,%)〉理论上应该
是一个定义在抽象的I0 正如下面指出的那样,在三个充分必要的量子化条
件规范下,可以用来描述光子全部的量子行为,我们
将其称作光子的态矢量函数4 注意到运动方程(5)
和(")的数学形式是完全一样的,不仅表明光波方
程和光子方程是同一个方程,所以光波的电磁矢势
%( !,%)和光子的态矢量函数%( !,%)〉遵循完全相
同的时间演化规律,而且表明光波的电磁矢势%( !,
%)可以表现为仅仅是光子的态矢量函数%( !,%)〉
的实部,即%( !,%)!N3 %( !,%)〉4 正因为如此,
I0 较真实空间里的实矢量函数%( !,%)更为完整的
信息4
一维光子态矢量函数作为一维光子方程的解,
文献中经常给出的形式是
%(!,%)〉E &·3J(0#!J$%), (’)
其中& 是与一维空间变量’ 方向垂直的单位矢量4
态矢量函数满足归一化条件
〈%(!,%) %(!,%)〉E[&·3J(0#!J$%)]"
·[&·3J(0#!J$%)]E #(4 ))
第’’ 卷第’ 期%$$) 年’ 月
#$$$9"%O$P%$$)P’’($’)P%#’(9$&
物理学报
6LQ6 RI=*SL6 *STSL6
U>4’,V;W,%$$)
"
###############################################################
%$$) L,014 R,WF4 *>+4
经典物理学认为,包括!"#$%& 方程在内的任何一个
运动方程,都是时间演化规律的一般性反映,若要通
过求解运动方程得到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则需
要附加初始条件’ 我们认为,这个判断同样适用于量
子物理学,若要通过求解广义()*+,-.&/"+ 方程得到
某种微观粒子的态函数,同样必须附加条件’ 但是在
抽象的0.12"+$ 空间中并不存在任何经典意义的初
始条件,所以可以认为其附加条件表现为量子化条
件’(3)式那样的光子态矢量函数的量子化条件具
体表现为它必须同时满足光子的能量本征值方程和
光子的动量本征值方程
.! !
!! !( !,")〉4!" !( !,")〉, (5)
6 .! !
!" !( !,")〉4!# !( !,")〉’ (7)
其所描述的光子具有能量本征值# 4!" 和动量本
征值$" 4!#’ 注意到方程(5)和(7)的左边有虚数
符号. 而右边没有,所以量子化条件要求!( !,")〉
必须为复函数,否则方程式(5)和(7)无解’ 换句
话说,态矢量函数必须为复函数与运动方程本身并
没有直接关系,而是量子化条件的必然结果’
本文的关键是:对于光子的态矢量函数,仅有光
子的能量本征值方程和光子的动量本征值方程作为
量子化条件虽然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够充分的,还必
须附加第三个量子化必要条件,那就是光子的角动
量本征值方程(组)’ 为此我们构造了这样的一个满
足三个量子化条件的光子一维态矢量函数,它可以
完整地描述光子的全部行为,除了能量和动量的特
征之外,尤其是先前欠缺的角动量属性’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宏观上光波的偏振现象是
微观上光子角动量属性的表现,实际中最常见的五
种光的偏振态,即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圆
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8]都可以统一由所得到的光子
一维态矢量函数的实部表示,并具体表示为角动量
本征值分别是%" 9 4 9! 和%" 6 4 6![5]的: 类光子
的概率幅(;+%2;1.$?-"[7])之间和相位之间的
关系’
利用光子的一维态矢量函数可以方便地处理
一些疑难的光学问题,作为实例,本文解析表达了一
个基本的经验事实:自然光通过任何取向线偏振片
后不仅成为该取向的线偏振光,而且由此得到的任
何取向线偏振光的强度都是初始自然光强度的二分
之一’ 此外,经典光学中熟知的@ 了满意的量子力学根据’
:C 光子的一维态矢量函数及其分析
我们构造的光子一维态矢量函数在右手直角坐
标系里的一般表达式是
!( !,")〉4 D
!
[ : $(
D)
9
·"%. (D) .
9$(
D)
6
·".&
D
6 ( )] .
·"6(."!6#"),(B)
其中
D
!:
(D) .
·"6(."!6#")"
D
!:
(" 9 .·#)·"6(."!6#")
4 !9
( !,")〉(DE 和
D
!:
D
6 ( ) .
·"6(."!6#")"
D
!:
(" 6 .·#)·"6(."!6#")
4 !6
( !,")〉(DE2)
是光子的一对本征态矢量函数,除了各自仍然具有能
量本征值# 4!" 和动量本征值$" 4!# 之外,它们还
是光子的自旋(A;.&)角动量算符&%
" 4!
(E 6 .) . E
[DE]

一对本征态矢量函数,直接验算可以得到
&%
" !9
( !,")〉4 9! !9
( !,")〉, (DD &%
" !6
( !,")〉4 6! !6
( !,")〉’ (DD2)
故其描述的光子具有自旋角动量本征值分别是%" 9
4 9! 和%" 6 4 6!’ ! 9
( !,")〉和! 6
( !,")〉本身
是归一的〈! 9
( !,") ! 9
( !,")〉4〈! 6
( !,")
! 6
( !,")〉4 D,相互之间满足量子力学对本征态
矢量的正交性要求〈! 9
( !,") ! 6
( !,")〉4〈! 6
( !,") ! 9
( !,")〉4 E’ 这里〈! 9
( !,")" ! 9
( !,
")〉’ 4 D
!:
(D 6 .)·"9(."! 6#")4 D
!:
(" 6 .·#)·$ 9(" !! 6"")是
(DE ( !,")〉4 D
!:
(D) .
·"6(."! 6#")的0"+>.$. 伴随( ( !,") 的定义与此类似’ 正如
前文所述,光波的电磁矢势可以表现为仅仅是光子
态矢量函数的实部,所以
!9
( !,")4 G" !9
( !,")〉4 G" D
!:
(D) .
[ "6(."!6#")]
4 D
!:
[ ")%A ("! 6#")9 #A.&("! 6#")]’
(D: 按照经典光学中的相关规定,在右手坐标系中,当光
3期姚志欣等:光子的态矢量函数:D3B
沿着! 轴的正方向! 传播时,正对着光源观察,
(!"#)式显然代表一个矢量的逆时针圆周运动,如果
把它当成光矢量,那么按照习惯称作左旋圆偏振
($%&’()*+),$#+$- ./$#+*0%1[2])光3 同理
"4
( ",#)5 6% "4
( ",#)〉
5 !
!"
[ #)/7 (!" 4"#)
4 $7*8(!" 4"#)] (!"9)
表示右旋圆偏振光3 由于方程式(!"#)和(!!#)的
相关表示,故将$# : 5 :# 的光子称作左旋光子
($%&’(7.*8 .;/’/87),相应的将$# 4 5 4# 的光子称作
右旋光子(+* 数的一般表达式(2)同样满足归一化条件
〈"(",#) "(",#)〉5[$(
!)
:
]" :[$(
!)
4
]" 5 !3 (!=)
清楚表明了其中的实系数$(
!)
:
是左旋光子的概率
幅,$(
!)
4
是右旋光子的概率幅,% 和& 则是它们各自
的相位因子3(2)式通常并不是光子角动量算符的
本征态矢量函数,其角动量算符的期望值是
"$# 5〈"( ",#)> %$
# > "( ",#)〉
5#[($(
!)
:
)" 4($(
!)
4
)"]3 (!?)
经过简单数学运算可以直接给出(2)式的实部,自
然就成为一维电磁矢势"( ",#)的一般表达式3 这完
全是由于一维光波方程(?)与一维光子方程(=)
是同一个方程,故上面的推导实际上是通过求解在
充分必要的量子化条件(@,A,!!# 和!!9)规范下的
一维光子方程(=),进而得到的一维光波方程(?)
的普遍解
"( ",#)5 6% "( ",#)〉5 !
!"
$(
!)
: )/7 (!" 4"# 4%):$(
!)
4 )/7 (!" 4"# 4&)
$(
!)
: 7*8(!" 4"# 4%)4$(
!)
4 7*8(!" 4"# 4& [ ] )
#$(
!)
:
!"
[ #)/7 (!" 4"# 4%): $7*8(!" 4"# 4%)]
:$(
!)
4
!"
[ #)/7 (!" 4"# 4&)4 $7*8(!" 4"# 4&)]3 (!B)
当$(
!)
: 5 ! 而$(
!)
4 5 C 时,(!?)式给出"$#: 5 :#,即
全部都是左旋光子,而(!B)式则给出
":
( ",#)5 !
!"
[ #)/7 (!" 4"# 4%)
: $7*8(!" 4"# 4%)]3 (!D#)
除去一个在这里无关紧要的相位因子%,(!D#)式与
(!"#)式是一样的,同样表示左旋圆偏振光;当$(
!)
:
5 C 而$(
!)
4 5 ! 时,(!?)式给出"$# 4 5 4#,即全部都
是右旋光子,而(!B)式则给出
"4
( ",#)5 !
!"
[ #)/7 (!" 4"# 4&)
4 $7*8(!" 4"# 4&)]3 (!D9)
除去一个在这里无关紧要的相位因子&,(!D9)式与
(!"9)式是一样的,同样表示右旋圆偏振光;当$(
!)
:
5$(
!)
4 5!"
"
,即左旋光子与右旋光子的概率幅相等、
它们的概率各为二分之一时,(!?)式给出"$#C 5 C,
即该态矢量函数描述的光子自旋角动量期望值为
零,且与相位因子的取值无关,而(!B)式则给出
"C
( ",#)5 !")/7 (!" 4"# 4%): )/7 (!" 4"# 4&)
7*8(!" 4"# 4%)4 7*8(!" 4"# 4& [ ] )
5 )/7(!" 4"# 4& :%) "
· #)/7(& 4%) [ " : $7*8(& 4%) ] " 3 (!D))
如果左旋光子与右旋光子的相位差(&4%)是一个
常数,那么(!D))式表示线偏振光,其与& 轴之间的
偏振角是’ 5 (&4%) "
;如果(&4%)在取值范围内
均匀分布,那么(!D))式表示自然光3 当$(
!)
:
和$(
!)
4
取C,!,!"E" 以外的其他值时,如果(&4%)是一个常
数,那么(!B)式表示椭圆偏振光;如果(& 4%)在
取值范围内均匀分布,那么(!B)式表示部分偏振光3
总而言之,(!B)式从光子态矢量函数的角度,
赋予了电磁矢势定量的物理解释:任何光波都是左
旋圆偏振光波与右旋圆偏振光波的线性叠加;或者
换句话说,任何光束都是由左旋光子与右旋光子组
成的,当它们的概率幅之间和相位之间取不同的关
系时,宏观上表现为不同的偏振态3
"!DC 物理学报BB卷
!" 用光子态矢量函数剖析一个典型的
光学难题
有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光学现象:当一束自然
光通过一块理想的线偏振片后,它不仅转换成线偏
振光,而且透射光的强度是初始自然光强度的二分
之一# 问题当然不在于透射光的线偏振性,而在于其
二分之一的强度与线偏振片的取向无关;如果设想
该线偏振片在不停地旋转,那么透射光的强度将不
因为旋转而产生任何变化# 经典光学认为这是由于
自然光可以看成是$ 束振幅相等的、振动方向互相
垂直的、沿着同一方向传播的不相干的线偏振光的
缘故[%,&]# 但是经过认真分析就可以判断,所阐述的
理由既没有充分的依据,也不能令人信服地回答所
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迄今为止文献中还没有对此
给出过严格的解析表达式# 利用光子的一维态矢量
函数、它的实部表示的一维电磁矢势、以及偏振光学
中熟知的数学工具,这个问题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
对照偏振光学中关于偏振光的描述,不难发现
在(’())和(’(*)式给出的一对光子一维本征态矢
量函数中,形式上包含有一对+,-./ 矢量[’’],即
!〉0 ’
!$
(’) 1 "

!$
( " 2 1· #),
$〉0 ’
!$

3 ( ) 1 "

!$
( " 3 1· #)#
(’4)
+,-./ 矢量由于包含有虚数符号,不能直接代表真实
空间的任何物理矢量,在偏振光学中只是作为一种
数学工具,用于描述偏振光现象# 我们在形式上借用
的同时,赋予它量子力学516*.78 空间里态矢量的内
涵,直接验算表明,(’4)式恰好就是光子自旋角动
量算符的一对本征态矢量
!"
# !〉0 2! !〉,
!"
# $〉0 3! $〉#
(’9)
其本征值分别是"# 2 0 2! 和"# 3 0 3!# 由此可以
得出推论:原本在偏振光学中表示偏振器件对+,-./
矢量作用的+,-./ 矩阵,形式上自然就成为量子力学
中偏振器件对一维光子态矢量函数的量子作用算
符# 这样就可以借用偏振光学中的相关表示,直接得
到极化取向为"的线偏振片的量子作用算符[4]
!$
" 0
:,/$" /1-":,/"
/1-":,/" /1-$ ( ) "
# (’&)
按照量子力学理论的矩阵形式,透过该线偏振片后
的一维光子态矢量函数应该是
%"
( %,#)〉0 !$
" %( %,#)〉
0 ’
!$
·.3 1 (#%3$#)·[%(
’)
2
·.(1&2")
2%(
’)
3
·.(1’3")] :,/"
/1- ( ) "
# ($()
该态矢量函数的实部就是宏观上代表透射光的电磁
矢势
%"
( %,#)0 ;. %"
( %,#)〉
0 ’
!$
[%(
’)
2 :,/ (#% 3$# 3" 3&)
2%(
’)
3 :,/ (#% 3$# 2" 3’)]
·( ":,/" 2 #/1-")# ($’)
($’)式清楚表明包括自然光在内的任何形态的光
束,通过线偏振片后都成为与该线偏振片有相同取
向的线偏振光# 该线偏振光的相对强度("
,也就是
光子透过线偏振片的概率,按照量子力学法则,应该
等于该态矢量函数%"
( %,#)〉与其5.7 %"
( %,#)〉="〈%"
( %,#) 的内积(1--.7 >7,?@:8[$]),
容易表示为
(" 0〈%"
( %,#) %"
( %,#)〉
0 ’$
{’ 2 $%(
’)
2 %(
’)
3
[:,/ (’ 3&)·:,/ ($")
2 /1-(’ 3&)·/1-($")]}# ($$)
如果入射光是线偏振光,即%(
’)
2 0 %(
’)
3 0 !$
$

(’3&) $ 0) 是它的偏振角,由($$)式可以直接
得到
(A1-.)76B
" 0 :,/$ ’ 3&
( $ 3")
0 :,/$() 3")# ($!))
这就是经典光学中著名的C)6@/ 定律[&];如果入射
光是自然光,仍然有%(
’)
2 0%(
’)
3 0!$
$
,但偏振角)0
(’3&) $
均匀分布,由($$)式可以得到
(D)8@7)6
" 0 ’$
{’ 2[:,/ (’ 3&)·:,/ ($")
2 /1-(’ 3&)·/1-($")]}
"
’$
, ($!*)
其中上划线指对偏振角) 0 (’ 3&) $
取平均,故有
%期姚志欣等:光子的态矢量函数$’E’
!"# (! $")% !"# ()!

&!"!
$!
!"# ()·(# % ) 和
#*+(! $")% #*+()!

&!"!
$!
#*+()· (# % ),
(&-.)式清楚地表明,当自然光通过任何取向的线
偏振片后,所得到线偏振光的强度都是初始自然光
强度的二分之一,
我们还可以将该问题作进一步的延伸,将关系
式(&))中的$用($/!0&)替代,就得到了透过偏振
取向($/!0&)线偏振片后的一维光子态矢量函数
!$/!0& ( !,")〉% ’
#&
·1$ * (%!$&")·[’(
’)
/
·1(*"/$/!0&)
/’(
’)
$
·1(*!$$$!0&)]
· !"# ($ /!0&)
#*+($ /!0& [ ] ) ,
(&2)
由此得到的透射线偏振光同样是它的实部
!$/!0& ( !,")% 31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4)
经过简单的代数运算,不难确认态矢量函数的恒等
关系式
!(!,")〉! !$
(!,")〉/ !$/!0& ( !,")〉,(&5)
表明描述任何量子状态的光子一维态矢量函数,都
可以表示为& 个一维态矢量函数的代数和,分别取
自于该量子状态的光子投射正交线偏振片的结果,
由于态矢量函数是6*7.189 空间里抽象的复函数,是
不可能实际测量的,而在真实空间表现出来的仅仅
是它的实部,故若取(&5)式的实部,则有电磁矢势
的恒等关系式
!( !,")! !$
( !,")/ !$/!0& ( !,"), (&:)
其中!( !,"),!$
( !,")和!$/!0& ( !,")分别由(’4),
(&’)和(&4)式表示,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入射光, 如果
取其中的’(
’)
/ %’(
’)
$ %#&
&
,且"和!均匀分布,则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
(&;)式的左式就是代表自然光的(’5!)式,按照经
典光学的表述,这是一束频率为%,沿着# 轴的正
方向传播的单色自然光;(&;)式的右式则代表一对
频率同样为%,仍然沿着# 轴的正方向传播的单色
线偏振光,其振动方向分别为任意正交的$和($/
!0&), 如果将三角函数之间有关和差化积的恒等关
系代入(&;)式的右式,则不难发现,虽然其中的第’
项和第& 项原本都分别包含$因子,但是经过简单
的代数运算,最终将演化到(&;)式的左式,该$ 因
子自动抵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物理学报44卷
!!"#(!! $"" $# %$) &
· !!"#(# $$) [ & % "#’((# $$) ] & )
因此,(&*)式的确是一个与% 角无关的代数恒等
式)据我们所知,(&*)式是第一次用简洁的解析关
系表述了经典光学的经验事实:自然光可以看作是
& 束振幅相等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沿着同一方
向传播的不相干的线偏振光的线性叠加) 以上的推
导表明,如果不借助于光子的态矢量函数,经典光学
是很难找到这个解析表达式的,或者说几乎是不可
能的) 因为在经典光学中,虽然也已经采用了“极为
简洁”的+"(,# 矢量表示方法,但是却强调指出它
“只能适用于偏振光波”,而不能表示自然光波[-])
./ 讨论和结论
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光子在内的所有微
观粒子系统,自从量子力学在0-&1 年前后建立以
来,2!3456’(7,4 波动方程就始终是它的主要表达形
式之一) 但是对于光的研究,宏观上早已建立毋庸置
疑的经典电磁理论,它以89:;, 标志) 因此,如何协调微观角度光的量子描述和宏观
角度光的电磁描述就成为人们从那时开始并且一直
持续至今的工作,具体说就是协调光子的
2!3456’(7,4 方程和光波的89:;, 方程的解) 这方面已经有着许许多多相近的、不同
的、甚至是矛盾的说法,正如&==1 年瑞典皇家科学
院为在量子光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 颁发A"@, 远未能达成一致,仍然需要不懈的努力)
在所有已知的论述中,我们最为赞同的提法是
前苏联B9(69? 和B’C#3’DE 理论物理教程中的观点:
“对于光子来说,‘2!3456’(7,4 方程’就是‘89:;, 程’,⋯光子的波函数是这个方程的复数解[0&]) ”可
以认为,本文即是这一观点的论证和展开)
前面的叙述已经从根本上表明,一方面,光子的
2!3456’(7,4 方程的确就是光波的89:;, 光子和光波遵循完全相同的运动规律;另一方面,量
子化条件要求光子方程的普遍解———光子的态矢量
函数必须取复函数形式,而真实性条件则要求光波
方程的普遍解———光波的电磁矢势必须取实函数形
式,所以光波的电磁矢势可以仅仅是光子态矢量函
数的实部)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作完全同样的阐
述,即从经典物理学的立场出发,那么光子的态矢量
函数就是光波电磁矢势的量子开拓;或者采用通俗的
说法,光子态矢量函数就是经典电磁场的量子化) 我
们确信,电磁场量子化的这种表达形式不仅直截了
当,而且简单方便,必将在更多的场合得以应用)
用光子态矢量函数成功剖析自然光通过线偏振
片现象的举例,再次表明光的量子本性,而光的电磁
属性只不过是它的宏观表现而已) 任何光束,无论是
入射的自然光束还是出射的线偏振光束,当它们仅
由经典意义下的电磁矢势描述时,都是不完备的,都
不能代表入射自然光束或者出射线偏振光束的全部
属性,所以一些相关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而在三
个充分必要的量子化条件规范下的光子态矢量函
数,由于具备了光子的能量、动量、角动量以及概率
幅和相位等量子属性,就能够完整地描述任意光束
的一般行为,特别如举例所表明的量子行为)
[0] 239(F94 G 0-*= #$%&’%()*+ ,- ./0&!/1 2*’30&%’+ ( A,; H"4F:
I [&] 2!3’CC B L 0-M* ./0&!/1 2*’30&%’+(A,; H"4F:8!>49;NO’ Q"JK9(R)K0MS,010
[S] >9#’"4";’!E 2 0--M ./0&!/1 #34+%’+(A,; H"4F:+"3( T’ 2"(#)K.-
[.] O944’#"( T V &=== 5(()%*6 ./0&!/1 2*’30&%’+(2’(79K"4,:T"4 2!’,(D’C’!)K0=
[1] P"4( 8,T" X(’) I4,##)KM&*—M&-,Y*=
[M] Z39" [ O,Z3"(7 O 0--M 7(!%’+(P,’]’(7:I,F’(7 X(’^,4#’DR
I4,##)&S*(’( Q3’(,#,)[赵凯华、钟锡华0--M 光学(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上册&S*]
[Y] 29 H"4F:+"3( T’ [*] 89(6, (W(7 [-] O,!3D W &==& 7(!%’+(29( ‘49(!’#!":V66’#"( T,# [0=] I,(7 + 2,B’ > 0--M :&!$,6/’!%,& !, 2,6*$& ./0&!/1 7(!%’+
(P,’]’(7:2!’,(!, I4,##).*(’( Q3’(,#,)[彭金生、李高翔0--M
近代量子光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第.* 页]
[00] B’9" H P &==S #,)0$%"0!%,& 7(!%’+(P,’]’(7:2!’,(!, I4,##)K.-—10
(’( Q3’(,#,)[廖延彪&==S 偏振光学(北京:科学出版社)第
.-—10 页]
[0&] P,4,#D,D#F’’ a P,B’C#3’DE W 8,I’D9,^#F’’ B I 0--- ./0&!/1
*)*’!$,64&01%’+(P,’]’(7:T"4 1期姚志欣等:光子的态矢量函数&0MS
!"#"$!%$&"’( )*+&",’+ )’( # -.’"’+
!"# $%&’(&)* +") ,"&’-&"). /%0) 1"). $%#). 2&")’30&
(!"#$%&’"(& )* +,-./0.,1,"2/$(3 4(/5"%./&-,6$(37,)8 456678,9,/($)
(90:0&;0?@ 766A;B0;&C0C:B&EF B0:0&;0.>CF 766A)
HICFB":F
J) F%0 I"C&C #K F%0 .0)0B"?&L0"F)," )#;0? CF"F0’;0:F#B K>):F) F%"F #I0@C E%#F#) D#F) 0O>"F) >) F%B00 O>")F>D :#):F0 E%#F#) "C " B0?"F&;&CF&: KB00 E"BF&:?0,&):?>D ")?"B D#D0)F>DQ R%0 CF"F0’;0:F#B K>):F)
)#F #)?@ :% "C F%0 EB#I"I&?&F@ "DE?&F>F "?C# B0?"F0C F%0D P&F%
F%0 D":B#C:#E&: E#?"B&L"F) #K " ?&.%F I0"DQ HC ") 0S"DE?0,&F C>::0CCK>??@ 0SE?"&)C F%0 E>LL?&). E#?"B&L"F) EB#I?0D #K " ?&.%F
I0"DQ
"#$%&’():E%#F#) CF"F0’;0:F#B K>):F),EB#I"I&?&F@ "DE?&F> *+,,:5T=6H,64GA,T7A6,T77A2
* U’D"&?:!"#LSVLW>Q 0Q :)
75GT 物理学报AA卷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