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learning.ccnu.edu.cn/jpkcnew/llwl/QuantumMechanics/kcnr/nr/1.3.htm
§1.3 态叠加原理
1. 量子态及其表象
按上节分析,对于一个粒子,当描述它的波函数 给定后,如测量其位置,则粒子出现在 点的几率密度为 。如测量其动量,则测得动量 的几率密度为 。 是 的Fourier变换,由 完全确定。
(13)
而
(14)
与此类似,还可以讨论其它力学量的测量值的几率分布(详见下章)。
总之,当 给定后,粒子所有力学量的测量值的几率分布就确定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完全描述了一个三维空间中粒子的量子态。所以波函数也称为态函数,亦称几率幅。
同样, 也完全描述了粒子的量子态。因为: 给定后,不仅动量的测量值的几率分布(∝ )完全确定,而且其位置的测量值几率分布也是完全确定(∝ )的,而 可通过(29)式由完全确定。其它力学量的测量值几率分布也可类似给出。
因此,粒子的量子态,既可以用 描述,也可以用 来描述(还可以有其它描述方式)。它们彼此间有确定的变换关系,彼此完全等价。它们描述的都是同一个量子态,只不过表象不同而已。这犹如一个矢量可以采用不同的坐标系来表述一样。
我们称 是粒子态在坐标表象中的表示,而 是粒子态在动量表象中的表示。(其它表象,及表象变换的系统讲述,见第四章)。
显然,量子态的描述方式与经典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式(用每一时刻粒子的坐标 和动量 来描述)根本不同。这是由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所决定的。
2. 态叠加原理
在初步弄清量子态的概念之后,下面来讨论量子力学另一个基本原理——态叠加原理。
在量子力学中,当我们弄清了波函数是用来描述一个体系的量子态时,波的叠加性就有了更深刻的含义,即态的叠加性。
态叠加原理是“波的叠加性”与”波函数完全描述一个体系的量子态”两个概念的概括。
例子:考虑一个用波包 描述的量子态,它由许多平面波叠加而成,其中每一个平面波(~ )描述具有确定动量 的量子态(动量本征态)
对于用波包描述的粒子,如测量其动量,则可能出现各种可能的结果,也许出现 ,也许出现 …….。(凡是波包中含有的平面波所相应的 值,均可出现,而且出现的相对几率是确定的)。
我们应怎样来理解这样的测量结果呢?
这只能认为原来那个波包所描述的量子态。就是粒子的许多动量本征态的某种线性叠加,而粒子部分地处于 态,部分地处于态 …………….。
这从经典物理概念来看,是无法理解的,但只有这种看法才能正确理解为什么测量动量时,有时出现 ,有时出现 …………。
态叠加原理:设体系处于 描述的态下,测量某力学量A所得结果是一个确切值a1( 称为A的本征态,A的本征值为a1)。又假设在 态下,测量A得的结果是另一个确切值a2。则在
所描述的状态下,测量A所得结果,既可能为a1,也可能为a2(但不会是另外的值),而测得结果为a1或a2的相对几率是完全确定的。我们称 态是 态和 态的线性叠加态。
态叠加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总结:
由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即:既不是经典概念的波,也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粒子)— 描述微观粒子需要用波函数 几率波、态函数(波恩诠释), 完全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 态叠加原理。
考虑一个用波包 描述的量子态,它由许多平面波叠加而成,其中每一个平面波(~ )描述具有确定动量 的量子态(动量本征态)
回答: 不确实性原理:库仑力是以光速传播的,当一个粒子的库仑力传播到另一个粒子上(这需要时间),并对其起作用时,另一个粒子以不在原来的位
由 marketreflections
于 2010-10-14 10:35:39
所有跟帖:
•
动量本征值方程的解:. 它就是 的单色平面波,在量子力. 学中,平面波代表粒子有确定的动量、在. 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相同的状态
-marketreflections-
♂
(262 bytes)
()
10/14/2010 postreply
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