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相对论:粒子与绝对空间在运动速度不同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从而引起了粒子的存在性质(质量、寿命等)的变化

一个方面在某些地方(如黑洞处)只要两者结合就会爆出一些无穷大。相对论与量子论都是建立在对光量子性质的特殊强调基础上,其中相对论特别强调了光量子的速度性质,而量子论又特别强调了光量子在普朗克常数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至于光速的特性又是什么决定的?光速的特性与相对论所推导出来的结论(狭义相对论效应)之间除了表面的数学逻辑上的联系之外又有什么内在的物理联系?为什么非光速粒子的运动规律的表达式中,光速这一常数起了关键作用?这一切都不是相对论本身所能告诉我们的,这是相对论的假设所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氛。此外,量子论同样对光量子规律中得到的普朗克常数进行了推广。在这个推广过程中,只是纯粹的假设起了作用,至于这个推广所赖以成立的内在根据是什么?光子与非光子为什么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速粒子与非光速粒子之间截然不同的速度特性又是什么机制造成的?这一切量子论也都没有交代。由此可见,虽然在表面上量子论与相对论由于都与光子的性质相关而看起来有统一的基础,但实际上由于两者都只分别以光子的某一方面的性质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因而不能认为两者本质上有共同的基础。但它们的出发点所涉及的性质都与光子有关这一点又预示了两者有共同的基础,这一点正好是我们的物理学发现所揭示的。我们正是从光子的光速性质与普朗克常数性质的统一出发将狭义相对论归结为量子论。另外,广义相对论通常被认为是狭义相对论的推广,但是,这只是从相对性原理一面看其联系。实际上,就广义相对论本质上是一引力理论而言,乃与狭义相对论不相关的,它乃是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展。如果说狭义相对论是在相对时空的表面名义下实际上揭示的是:粒子与绝对空间在运动速度不同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从而引起了粒子的存在性质(质量、寿命等)的变化的话,——而牛顿力学认为不存在这种变化——,那么,广义相对论则是在弯曲空间的名义下,实际揭示的是:质量与空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在质量大小的不同时,从而引起了质量对空间的反作用的不同(即绝对空间性质在场的影响下表现出了对质量影响的变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