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首是“明天会更好”。后者就歌词来讲,略显沉重,前者则直指人心。永远记得1986年初听这两首歌时那种震撼的心情。。。其实还在持续震撼中,每次听都要落泪。。。
在网上搜了些背景资料,in case 有人不知道:
1985年埃塞俄比亚发生大饥荒,美国众歌星推出“We Are The World" (MJ 及 Lionel Richie 合作),并将专辑版税用于赈灾,反响极为热烈。
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明天会更好”创作的初衷,是以“We Are The World" 这种公益歌曲的形式,呼应世界和平年的主题,并纪念台湾光复(日本统治结束)四十周年。此歌由罗大佑作曲,多人作词,六十位歌手演唱。一经推出,迅速传遍华人世界,被誉为华人乐坛最成功的公益歌曲。
其时,国内流行乐坛尚有种种清规戒律,如:“三个流行歌手不能同台演出”等。当时只有二十二岁的郭峰,受香港举办世界和平演唱会的影响,创作了此曲,献给世界和平年。最初他组织112名歌手录了音。不久后终于获得领导(?)认可,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一场名为《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型音乐会(对此记忆犹新阿)。据说这是文化部门第一次对流行音乐破例。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歌仍然感动着我们。。。
汶川地震时,有一帮歌星唱过第三部分。
最喜欢的两首大合唱之一:
所有跟帖:
•
原来这首歌的背后还有这么一段故事,谢谢介绍。
-竞选-
♂
(0 bytes)
()
08/14/2010 postreply
19: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