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转贴:王二小是一个真实的抗日小英雄。。。。

歌唱二小放牛郎

作词:方冰 作曲:劫夫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

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
 传唱了60年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牛儿还在山坡吃草……”的歌声不知感染了多少热血青年。可是,许多人都以为“王二小”是个“民间传说”,或是个“艺术形”。这个迷团今天终于被破解了。在“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5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由著名作家陈模撰写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图书首发式在王二小的家乡——河北省涞源县上庄王二小希望小学举行。
  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是从1995年春天踏上寻访王二小的旅程的。他和在抗日时期担任晋察冀边区青救会儿童部长的徐光同志一道,走访了河北省的平山、易县、顺平等地,最后在涞源找到了王二小的踪迹。保定市的离休干部张士奎老人,在抗日时期曾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就是他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就是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作家陈模五下涞源,找到了王二小的牺牲地——狼牙口村和出生地——上庄村。王二小出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2年的农历9月16日,年仅13岁。他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现在,他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陈模根据这些资料创作的五万多字的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于今年7月由河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抗日时期曾在涞源一带浴血奋战的老将军杨成武同志为该书作序。上庄王二小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成了该书的第一批读者。
 在《少年英雄王二小》图书首发式上,中国青年出版社和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向王二小希望小学赠送了价值3万元的图书。从北京专程赶来参加“走进王二小特别活动”的几十名中小学生也参加了首发式。更令人感动的是,年已八旬的原晋察冀边区文工团员、老歌唱家顾品祥女士也来到王二小希望小学,深情地演唱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而在当年正是她第一个演唱这支歌曲的。这首歌,她唱了60年。她说,今后,还要和孩子们一起唱下去!(王华)
  《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17日第5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