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的二三十年中,凝聚态物理领域里取得了若干重大的、激动人心的发现和进展。这不仅使人们对凝聚态物质的物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对新的理论方法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从而也促进了新实验方法和某些工业生产的发展。
本社设立这门课程主要是想介绍这方面的物理内容,课程的大部分选题尚未在本社的大学生课程中列入。王迅教授想把这些令人兴奋的凝聚态物理内容作为一门研究生的课程开设出来。本社选择了一部分内容,其中不少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课题。本社感到这些物理内容十分精彩,也希望同学们会享受这些凝聚态物理中的闪光点。在选材方面,本社尽量避免大量的数学,主要着重于讲述这些现象的物理内涵,希望对上个世纪末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一些闻名于世的现象在物理上有所理解。由于本社的知识和水平有限,有些相当重要的内容并未收入。在编写过程中,有些材料取自原始的科学论文或综述文章,也有些源自(WWW)上查得的内容和图片。本社十分感谢那些作者让本社选用他们已发表的内容。
作者简介
叶令,1938年7月出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65年在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68-1978年在上海无线电十七厂工作,任技术员、工程师,1978年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至今。现主要从事固体物理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凝聚态物理固体电子态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向阳,1968年12月生于湖南。1991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在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得硕士学位。1994-2000年曾在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01年至今,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高分子材料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应用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和存在形态(价态、配位态、结晶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
就是将要到还未到,接近原子态,指电子在核外运动的波函数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即呈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的状态。它通常以电子组态表示。
能量最低的原子态称基态,能量较高的称激发态。有时原子态又仅指原子的角动量态,它只确定原子的各种角动量值,不能完全确定其能量,因而不能确定其能级的位置。
指电子在核外运动的波函数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即呈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的状态。它通常以电子组态表示。
能量最低的原子态称基态,能量较高的称激发态。有时原子态又仅指原子的角动量态,它只确定原子的各种角动量值,不能完全确定其能量,因而不能确定其能级的位置
电子在核外运动的波函数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即呈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的状态。它通常以电子组态表示
回答: 微波波段不能再用“路”的概念而要用“场”的概念来描写。在低频电路中,电路尺寸比波长小得多,可以认为稳定状态的电压和电流效应在整个
由 marketreflections
于 2010-04-12 17: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