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术 微波环境中可实现 微波(低频)环境中可以实现

回答: orfr ORBIT/FR Inc. brose2000_cpamarketreflections2010-03-31 14:42:17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不时看到隐形术,人只要喝下神奇的药水,或在身上涂上一层涂料,或者像哈利波特一样披上一件隐形衣,就可以消失不见。我们都认为那只是编剧者的幻想,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随著科技的发展,科学家证明隐形术不但在理论上可行,在某些微波和光的环境下,亦可能出现。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讲座教授陈子亭,研究出如何在人或物的旁边放上一块「负」折射材料,达到真正隐形的效果。

采访:曹宏威教授

撰写:虢 书

陈子亭在香港长大,在香港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国柏克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能源部一个实验室做了十年研究工作,到九五年回科大任教至今。

陈子亭现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寻找控制光的方法,看如何运用人工材料,控制光和一般的波动,同时也看光怎样控制材料。陈子亭解释:「在微观上,有一些颗粒很细,难用手捉,也难将它移动或改变结构,如果用化学方法,又没有什么化学品可选择,还容易造成黏在一起却无法分开的现象。」

利用光强搬动颗粒

改变结构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物理的方法切细,另一种是化学方法,利用物料之间的化学作用自行组装。陈子亭研究出第三种方法,那就是利用光的力量,来推动细小的颗粒,让它们自行组装,形成特别结构;通常要使用激光,因为自然光的力量不够。光是百分百绝对干净的介质,用手捉可能还会弄髒;而且,可透过自行控制光的强度,想要颗粒放在什么地方,就把光场放到哪里里,让物体自行移动。

有的颗粒喜欢到强光的区域,有的喜欢弱光,光的强弱分布不一样,那么,就可以让它们自行选择,就好像颗粒上有一个传感器一样。这些颗粒就像细小的玻璃珠,小到一般用肉眼无法观察。一九九○年哈佛实验显示:在一个平面上若有不同光的强度,花粉喜欢跑到强光地方;更无须用任何外力,花粉会自行组合。陈子亭说,九成物体都喜欢强光;光越强,颗粒的势能越低,所以光越强也越能搬动颗粒。

微波环境中可实现

陈子亭近年来研究的重头戏当属隐形术。他说,二○○六年前,连理论都无法证明是否可以成立。○六年,英国科学家利用「麦士维方程」证明了隐形术的可行性,当时轰动社会。其后,美国杜克大学用实验证明,隐形在微波(低频)环境中可以实现。今年年初,美国柏克莱大学更在光学环境下做到隐形效应,但只局限于平面。陈子亭表示,这个现象没有违反自然定律,只是三维太困难,三五年未必做到,有待将来,应该可以,而且造价很高,视乎有没有人肯投放大量资源。

现实中,我们最多听到的是「隐形战机」,陈子亭说:「隐形战机的英文是stealth plane,不是invisible,并不隐形;只是中文翻译错了、用错了词。严格来说,隐形应该是完全透明的。隐形战机的原理只因飞机表面涂上吸收雷达的涂料层,使地面雷达难以侦测到;加上战机各种形状的角度设计,让未被吸收的部分雷达反射上天,避开地面,失去信号而已。」

《哈利波特》电影中,哈利波特披上一件隐形衣,别人看不到他,他却可以自由走动。陈子亭说,用这种方法隐形,实际上隐形的人和外界是相互看不见到,因为光全部绕过了他,没有光进入,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盲侠」。

隐形战机并不「隐形」

怎样才可以既让人隐形,又不做「盲侠」呢?陈子亭研究这个问题。他摆放一个「负」折射材料在隐形人或物旁,使人或物本身的散射场被移走,以致隐形了。由于负折射材料会利用散射光互补的原理:这边的光没有了,可从别的地方再补光,因此,被它隐了形的人就仍能看到外界;而且,负折射材料本身也不会被看见。他说:「我这种方法,无论光从哪里个方向来,无论是点光源或平面光源,都可以做到隐形效果。而负折射材料不需要给予能量或任何操作,只需在制作材料时针对人或物量身设计,让每个角度的折光度都计算好即可。负折射材料原本不存在于世界上,必须由人工做。」他还表示,材料不能放太远,必须在几个波长内,偏离一点便会败露。然而,这种负折射材料暂时只处于理论阶段,未能实用。

除了隐形,负折射材料还可以改变物像,如苹果变成香蕉,勺子变成杯子,而且不需要「对照物」,只要在制造材料时,由程序设定了便可。负折射材料在此的角色是先消灭物体本身的散射光,然后制造幻想,补充要生成物体的散射场。陈子亭目前的着眼点是研究可不可以随便摆一个材料,只需给予一定的电能,就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变幻效果。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