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希望你能在新浪网开博,介绍你的数学理论。特别是向青年学子们介绍现代数学理论。我们老中就和“蜗居”里写的一样,谈起我们老中“人间”那点事,语言及思想都是"出神入化",好像我们的文化,思维,语言天生都是为“蜗居”里那一套而造就的.可一接触到物理数学,就是干巴巴的公式和词汇了,“神”一下子就没了,我翻看了国内不少物理数学教科书,基本上就是公式术和名词堆积,所以我一直推荐宋老师,杨老师的书,尽管他们的主要观点我一直不接受。
希望各位老师都去新浪等地方开个博,也许那里贴公式和图也方便,纯粹文字不行。其实,西方所谓“动态平衡场”基础上的物理数学方法,就大道理而言,东西方主要哲学思想里自古有之,从老子的“道”,到马的所谓辩证法,但几千来,那些大道理一直还是大道理,直到欧美近几百年,这些大道理才形成了“动态平衡场”基础上的物理数学方法,对所谓不可道的“道”,形成了一套物理宏观上基本管用,微观和宇观上局部或部分“将就”,对所谓“道”或”能量运动“定性定量. 人类这一套看家吃饭的经典物理数学科学,起始于牛顿,为爱相对论进一步发展和“捍卫”,并在科学技术上成就了近现代资本主义物质文明。
所以,有人讲,现代物理数学其实是从量子力学开始的,本质上“动态平衡场”未必就是大自然的”标准模型“,“非相对论”也是可以讨论的了,毕竟物理科学还是研究大自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量子力学“能量运动非定域性”及其对牛爱为主要代表的经典物理数学的根本性的挑战和批判,应该讲还是实事求是的,当然,量子力学就其方法看,还是跳不出分析力学以来的“动态平衡场”模型,所以还要调和,重整化,等等,其思想发展从爱死前3年前就开始了,到今天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能够突破“动态平衡场”模型的真正进步。人类科学进步由此可见艰辛,也因此宝贵。祝各位老师好,不敬处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