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理論:如果有共振的機制會造成細胞(或是器官)對功率-頻率場有特別的敏感度時,某些生理的壓迫會被抑制

来源: 2010-03-24 09:13:1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http://www.ym.edu.tw/rad/powerline/Q18C.htm

承如問題十八B中所訴,正弦功率-頻率場會在人體產生一個微弱磁場,數位研究者研究功率-頻率場如何經由共振或是訊號放大的機制來克服信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 的問題[F4、F17、H12、H26]

感應電流:功率-頻率場電場和磁場會誘發電流,如果這些電流夠大的話會造成生物效應[F23、M6、M8]。然而,這些電流會自人體中產生一個微弱的場( 小於1kV/m或是50μT) 比自然環境中造成的還要小[F3、F17、F23、M6、M8]。因此, 如果是在住宅中的正弦功率-頻率場會有生物效應,則不會藉由感應電流的方式造成。

生物的磁性物質:在細菌上發現微小的磁性粒子( 磁鐵礦, Fe3O4),會指向地球靜磁場,這些例子也許也存在於魚、蜜蜂和鳥 [F4],在哺乳類仍未被證實有此種磁性物質存在。Kirschvink[F4] 猜想功率-頻率場磁場會直接作用在這種粒子,造成生物效應。然而,計算顯示需要2-5μT的50/60 Hz以上的磁場[F4、F12、H11、 F23]。

自由基的作用:靜磁場會影響自由基對而影響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F18],而自由基平均壽命只有幾微秒,功率-頻率場的週期也是只有幾微秒,在某一時刻發生生物效應時,功率-頻率場就像一個靜態的場。功率-頻率場被加在地球的靜磁場(30-70μT), 所以低於50μT沒有明顯的生物效應會被預期[F18、F23、F33]。此外,如果假設自由基會影響致癌基因而產生生物效應,這方面的研究是在地球靜磁場下來操作,而研究靜態場的基因毒性和副症狀已經被壓倒性的否定(見Static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Cancer FAQs)。

Eichwald 和Walleczek[F32]建立一個學說,證明功率-頻率場的場強度在1000μT或更多時自由基所產生的生化反應。換句話說,Adair[F33]提出在5μT的場強度甚至更低的情況下,根本難以置信自由基會產生生物效應。

共振理論:如果有共振的機制會造成細胞(或是器官)對功率-頻率場有特別的敏感度時,某些生理的壓迫會被抑制。最近Ledmev和Blanchard/Blackman[H26]提出幾個這種的共振機制。雖然如此,有些理論都沒有以科學的方式細查是否存在,,[F3、F5、F23],多數的實驗證據都只是推測,無法獨立的被複製[H1、H4、H10、 H17]。也有產生共振的條件和細胞的生理特性嚴重不相容的[A7、F3、F5、H26、 F23、F26]。需要注意的是,共振原理推測在美國(60Hz)的生物效應會和某些地方不一樣(5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