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你混淆了普通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这两者的确都和经典不同。
但是狭义相对论中,同经典力学,对物体的描述仍然是在u空间中进行的,对于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给出它的位置-动量空间中的轨迹,就知道了它的全部信息。
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基本的结论(我认为这不是假设,实验结果如此)就是物体并不能用u空间的点来确定状态,就是你提到的不能同时精确测定位置和动量。
所以这两者带来的对比经典力学上的改变是不同的。相对论的效应,比如运动尺缩短,是由于4维坐标变化的方式是洛仑兹变化,在这种变化下,尺在不同惯性系下的长度关系就是具有这种性质,这是实验验证了的(当然还有其它很多物理量,都检验过)。应该注意的是这里并不要混淆“人”的作用。一个参考系是不是惯性系是不由人决定的,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做力学实验,来确定它是否使牛顿定理成立(即是不是惯性系),并且其结论肯定是一样的。人能做的无非是选择坐标系,这是完全无关紧要的。
量子力学里面,粒子虽然不能用u空间描述,但它可以用含时的态函数描述,并且这个态函数仅仅是根据含时的薛定谔方程演化的。它处在某个态下,就决定了它所有物理量的分布,不管是有确定值的还是有几率分布的(这种区别仅在于这个态是否是该物理量的算符的本征态),所以它的性质并不由人决定。比如对于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你测量它电子的轨道角动量z分量,结果确定是0,测量x分量,结果不定,但平均值是0。但这和你并没关系,换作我来测,结果完全一样,只要我们选择的坐标系相同。
所以说通常所说的意识什么的,至少在狭义相对论和简单的量子力学中是没必要引入的。至于其它,那就不懂了...
ps:你举例的那几个关于相对论的问题解释得不太对,并不需要引入任何的“信号的传播”完全可以从洛仑兹变化上解出来。有一点说对了,没有标准的时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意志”决定了时钟,仅仅是对于每一个惯性系都有一个本征的时间(时钟)罢了。这些时钟之间的关系,也是由变换而非人决定的。
ps2:哦,你是说这个意思。相对论中尺缩短和观察者无关这你也知道了,所以和你讨论的问题没有更多联系;第二个问题很好,我想你基本上说到点子上了,至少我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的认识就是这样。哥本哈根解释的一个重点是就说(以下全是我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东西...)经典物理中把‘对象’和‘观察仪器+外界’分开的做法,在量子力学中是不实用的。它里面的原话就是,你要观测它,就要让它和测量仪器作用,这就改变了它的状态(原文说不连续的改变了它的波函数)。我个人还是比较相信这种说法的,但是和你所说的还有唯一的不同,就是什么是“客观”?
我认为双缝干涉中的光子,在你仅观测它的干涉情况(不测量它通过哪个孔,有干涉条纹)时,和在你选择要测量它通过哪个孔(无观测条纹)时,都是客观的。仅仅是这两个客观不一样罢了,这很容易理解,观测仪器带来了不同的边界条件。
或者把我上面的意思用哥本哈根解释里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所说的“客观”,并不是幻想中的“自然的客观”,而是我们设计了实验想要得到的“客观”,是观测后得到的客观。我个人认为前者那种自然的客观根本就不存在,就像你说的有条龙,但我们不知道,那有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