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观察到的原子核的β衰变是弱相互作用现象,凡是涉及中微子的反应都是弱相互作用过程。弱相互作用仅在微观尺度上起作用,起力程最短(大约在 10-18 m 范围内,比強交互作用的範圍小),强度在四种相互作用中排第三位。由于弱相互作用比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强度都弱,故有此名。有两种弱相互作用,一种是有轻子(电子e,中微子ν,μ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参与的反应,如β衰变,μ子的衰变以及π介子的衰变等;另一种是Κ介子和∧超子的衰变。
弱相互作用的一個特點是對稱性低。在弱相互作用中,空間反射、電荷共軛和時間反演的對稱性都被破壞;同位旋、奇異數、粲數、底數等在強作用下守恆的量子數都不守恆。
弱相互作用與電磁相互作用雖然很不相同,卻又有相似之處。弱相互作用流與電流一樣是守恆的,它們之間還有以對稱性相聯繫的關係。在60年代末提出了弱作用和電磁作用統一的規範理論。標準的弱電統一規範模型與所有低能的弱作用實驗結果一致。理論中預言的中間玻色子也已於1983年發現。
弱相互作用的一個特點是對稱性低。在弱相互作用中,空間反射、電荷共軛和時間反演的對稱性都被破壞;同位旋、奇異數、粲數、底數等在強作
所有跟帖:
•
关于“镜像核”(即质子数与中子数互换的一对核)激发能级的实验表明,当略去核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时,p-p的强相互作用能与n-n的
-marketreflections-
♂
(1466 bytes)
()
11/29/2010 postreply
08: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