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是带电实物粒子由高激发态跃迁到低激发态或非激发态而辐射出的,电中性,静止质量为0,速度为在真空中光速,运动质量与大量同种光子
《自然》杂志发表的“捕获彩虹”,并不是使光子的速度变慢或停止,而只是对大量光子形成的光波信号的处理结果。 2007年11月15日的《自然》杂志发表了题为:“在超材料中储存光的‘捕获彩虹’”('Trapped rainbow' storage of light in metamaterials)的文章。报道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的Ortwin Hess和同事模拟研究光在穿过一种在正常电介质材料间嵌入各种形状和安置的薄金属夹层材料的波导。认为由于光波的群速度(group velocity,不同频率的波在介质中合成的传播速度)依赖于波导的厚度,而注重于研讨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不同的厚度处被缓慢、捕获和释放的可能。例如,对日光来说,一个55微米长、厚度从0.8微米到1.4微米的楔形波导就可以实现“捕获彩虹”。并认为,当前利用光信号处理数据主要受到信号内容解译速度的限制,如果未来人们能够按意愿改变光速,如果光线能够变慢,光数据将更容易存储、传输和处理,无疑能够在系统不超负荷的情况下,处理更多的信息。同时,目前的光信号传输方式并未利用光线带宽的巨大优势,因此,“捕获彩虹”将有望开创更加复杂和有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此,必须弄明白的是:如此的“捕获彩虹”并不是使光子的速度变慢或停止,而只是对大量光子形成的光波信号的处理结果。 光子是带电实物粒子由高激发态跃迁到低激发态或非激发态而辐射出的,电中性,静止质量为0,速度为在真空中光速,运动质量与大量同种光子集体表现和统计结果形成的波的频率成正比的粒子。 它们的速度的方向可以在引力的作用下改变,也可因动能的减小而改变其频率(即:改变运动质量),但是速率却是并不改变的。但是,在由实物粒子组成的介质中,它们就会被实物粒子吸收、再辐射,而有反射、折射等。只是由于光子在实物粒子组成的介质中的被吸收和再辐射间有一定的弛豫时间,才使得光子在实物粒子组成的介质中折射的平局速度相应地变慢。只是它们在被实物粒子吸收期间才可说相对停止与该实物粒子之中。而它们被吸收到被辐射的过程就是它们被减缓和加速的全过程。 至于各种频率的波在各种条件下组合成群速度,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所谓“捕获彩虹”,就只是大量不同运动质量光子集体表现和统计结果的叠加效应。只是对大量光子形成的光波信号的处理结果。并不是光子速度的变慢或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