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络圆对称性"google.cn
DOC] 引题:
文件格式: Microsoft Word - HTML 版
在圆中按要求折出许多折痕,这些折痕所在的直线包络成的封闭图形近似椭圆。 ... 根据对称性,上任一点Q到、的距离相等,. ∴连接并延长与相交,交点为M.如图(6)(7) ...
www.fdzx.com.cn/dekt/kjfm/lunwen/圆中飞出曲线来.doc
圆中“飞”出曲线来
——对一种有趣的圆锥曲线画法的探究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奋斗中学0501班 闫锐鸣 指导老师:张红
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圆、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是很常见的几何图形。它们统称圆锥曲线。在学习椭圆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椭圆图像的画法。有一种很有趣的作图方法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经过思考与分析,我对这种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试着进行推广。
主要内容:
对这种作图方法的原理进行探究、论证,发现“基本思路”,并且将这种方法与原理推广到其他圆锥曲线。
关键词:“基本思路”“对折”“包络”
结构框架:
引题:1〉作图方法
2〉证明
3〉性质
基本思路
推广:(1)双曲线:作图方法、原理、性质
(2)抛物线:作图方法、原理、性质
总结
系统展示
引题:
在圆中按要求折出许多折痕,这些折痕所在的直线包络成的封闭图形近似椭圆。
作图方法:在图(1)中选择非圆心的一点 ,再将一弧对折使得此弧经过已知点 。由此得到折痕所在直线 。重复折叠多次,得到 .将这些 描绘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由 包络成的封闭图形。
图(1)
若此封闭图形确为椭圆,那就来证明它吧
证明:
证法1:探索得证明过程如右图:
已知:在以 为半径的圆内有一定点 ,
对折弧使得 点在BC上,
所得折痕所在直线为 。
证明:设: 为折叠后与 重合的一点,
∵ 为对称轴 , 点A的对称点为
连接 ,与 交于 点 则 且
∴ ,
又∵在 上其他任意点 ,都有
综上可知,在 上有且仅有一点 ,使得
(R为定长,且 )
则在 上有且仅有一个满足条件的点 , 点的轨迹为椭圆。( 点恰为 与椭圆的切点,且任意两条 的交点不为 。)
我们还可以有以下证法:
证法2:
如图(3)所示:以 为原点, 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选择定点 。
设折叠后,⊙ 上点 与点 重合,而折痕所在直线为
则直线 为线段 的中垂线, 中点为 ,
设 为直线 上任意一点,
故所求点的集合为 所表示的曲线之外(含边界)部分。
折痕所在直线上有且只有一个这样的点使得等式成立,这些点的集合为椭圆。
由上,如图(4)建立直角坐标系:
即 , ,
根据定义求椭圆方程:
∵
∴
即
化简得:
性质: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就此方法分析椭圆的性质
1> 越短,所得椭圆的离心率e越小,准线离中心越远。
2> 定圆中不变,即端点距不改变。
基本思路:由此作图方法探究其原理,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思路
涉及两点,且为定点,借助对称特点,寻找动点作中间桥梁,由此联系寻找定长。
根据基本思路,猜想借助圆的特点,可得出其他圆锥曲线的图像。
推广:1〉双曲线:
思维过程(框图)
如图(5)
1)作图方法:作两个同心圆。在大圆上找一点 ,对折圆弧使 与小圆边上任一点 重合,折痕所在直线为 。多次折叠之后得到 .将 描绘出来,可得双曲线图像。
2)原理:如图(6)(7)所示
已知:⊙ 、⊙ 为半径分别为R和r的同心圆, 为折痕所在直线, 为定点, 为折叠后与 重合的一点。 在⊙ 上, 在⊙ 上。
要求在直线 上有一点,使得其到 的距离与到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长。
∵根据对称性, 上任一点Q到 、 的距离相等,
∴连接 并延长与 相交,交点为M.如图(6)(7)
则可得, ,
显然在 上有且仅有这样一点 。
综上:作图可得以OA为焦点, 的双曲线。
如图(6)建立直角坐标系:
双曲线方程:
| |=
| | =
化简得:
性质描述:(1) 越大,双曲线e越大。
(2)焦距始终为 。
从对双曲线的探究中可以联想到前面的椭圆,也可以借助同心圆作解释。
由上可见这种方法对椭圆和双曲线都适用。
2> 抛物线:
思维过程:
如图(10):
1〉作图方法:在圆内做一条直线 ,在圆上找点 ,折弧使 点落在直线 上。多次折叠,将折痕所在直线 描出。(如图10)
补充:如图(10)不具普遍 性,如图(11)当 与直线 不垂直亦可,图(12)为 过圆心的情况。
2〉原理:如图(12)所示
已知:在以 为半径的圆中,有一条确定的直线 即一定点 , 为 对折后 点在 上对应的点, 为折痕所在直线 。
要求一动点到定点 与到直线 的距离相等。
∵根据对称性, 上任意一点到 . 的距离相等。
∴过 作 ⊥ ,与 交于 点
则, 显然,过 作 的垂线仅有一条。
所以 上仅有一点 ,则在 上这样的 点的轨迹为抛物线。( 点恰为 与抛物线的切点)
图(13)
如图(13)建立直角坐标系:
3〉经过描述可知性质:AD越长抛物线开口越大。
总结:经过对椭圆的研究及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探索,对这种方法、原理作总结。由基本思路与图形特点结合,得到一般规律。简单描述即为:
取圆内定点,利用对折弧的对称性质,联系图形,寻找特殊点,则特殊点轨迹即为所求图形。
以下就此规律系统展示:
圆内有一点A,从圆心 出发,选择不同位置。依据圆弧过定点A的原理操作,可得到性质不同的图形(借助同心圆).另外,因抛物线具有特殊性质,所以借助了圆内定直线来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