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波振幅A (z,Y,z,t)最大值的移动表示波包的移动

来源: 2010-01-04 10:05:5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http://www.lw23.com/pdf_f0a9597a-cb93-4c6e-a7f4-900d857a180f/lunwen.pdf

第60卷第4期
2002年8月
气象学 报
ACTA M ETEOROLOGICA SINICA
Vo1.60,No.4
August 2002
波包传播诊断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缪锦海 肖天贵 刘志远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041)
摘 要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实际观测资料研究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WPD),并通过理想资料和实际资料的计算
证明了该方法的可用性和广泛性。
关键词:波包传播,诊断方法,波动能量传播,瞬变波。
1 引 言
波动能量传播问题一直是气象科学中的重大问
题。20世纪40年代,叶笃正就研究了正压罗斯贝
波的能量频理论【 。20世纪80年代,曾庆存L2,3 J利
用非线性理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瞬变波的波包理
论,并讨论了有关瞬变波的能量传播问题。缪锦
海 4j也利用资料间接地诊断了波包传播与江淮流
域出梅、入梅和副高北跳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
以后,准定常行星波的形成、传播与异常这一气候动
力学中重要问题的研究有了重大发展。Hoskins J
研究了准定常波的能量传播理论,解释了PNA 的遥
相关特征。黄荣辉 6研究了准定常波理论并讨论
了东亚太平洋型的遥相关。Eliassen和Paim 共同
推导了与群速度矢量有一定联系的EP能量矢量,
Andrews和Mcintyre发展了广义的EP通量。Ed—
mon、黄荣辉发展了更为广义的球面大气中的EP通
量。吴国雄 _ I8 讨论了湿模式中的EP通量。但是,
如何直接利用实际资料获得波动的群速度并进行波
包传播的诊断分析,既可以证实理论工作的结果,又
可以分析系统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为天气和气候
预测提供有力的诊断预测方法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问
题。
经过十几年的思考探索,我们发现在电子工程
的信号数字处理中E9]存在窄带信号的振幅随时间
变化的理论。经过理论拓展,可以讨论窄带信号振
· 初稿时间:2000年8月8日;修改稿时间:2001年5月21日。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75023)。
幅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也就是振幅随时间变化的
空间传播问题,即波包传播问题。由于波能的传播
随着波包传播而移动,因而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为
研究波能传播对各种系统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意义
的诊断方法。
2 波包传播诊断方法(WPD)的理论基础与
计算方法
气象资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看成许多波动的组
合,如
P(z,Y,z,t)= A (z,Y,z,t)·
f= 1
COS(kix + Z + m +(^) t+ ) (1)
波动能量的传播是沿波动包络传播的。各波振
幅A (z,Y,z,t)最大值的移动表示波包的移动,也
表示这一波波动能量的传播。假如能求出各波的振
幅A (z,Y,z,t)随空间和时间的改变,就能了解波
包的移动及波动能量的传播。由于理论工作可以通
过一些数学工具方便地讨论某一波动,获得某一波
动的振幅的性质,所以理论工作中讨论某一波动的
群速度即波包移动的问题就较为容易。但在实际资
料中,由于波动的复杂化,使得如何去求出各波动群
速度的工作就变得非常困难,因此,长期以来,一直
就没有系统性的波包传播诊断方法。
2.1 窄带系统
通常情况下,在实际气象问题的讨论中,对波包
462 气 象 学 报 60卷
传播的研究往往是在某一窄带频率信号条件下进行
的,如准2年周期的变化、季节内变化(准40天周期
变化)、瞬变波波包的传播、准定常行星波能量的传
播等等,即不是讨论全频率问题的波包传播,但是窄
带频率系统同样具有无限多个波。窄带系统就是频
率特性具有窄带特点的系统。窄带特点是带宽远小
于中心频率~0o,频谱具有图1的特性,占据中心频
率(载波频率)左右一段较窄的频率,所以窄带系统
实际上就是窄带滤波器。
图1 窄带信号系统的频谱特性
2.2 窄带信号波包传播的理论基础
2.2.1 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
输入信号P(t)经过滤波器H(cU)后产生输出
信号G(t),如果H( )具有以下特征,则此种变换
称为希尔伯特变换。
(1)频率特性是全通型的,即对所有频率经过
滤波后振幅不变。即
I H(CO)I= 1 (2)
(2)相频特性是正频率向一90。相移,而负频率
向+90。相移的,即
f+ i 当(I) H( cU)= 0 当c^)= 0 (3)
l—i 当c^)> 0
根据以上的变化关系可以求出冲激响应h(t):
矗(£) (4)
由此可得到希尔伯特正变换的定义式:
㈩= 丌J . f—r dr (5)
希尔伯特反变换的定义式:
㈩=一 丌IJf £一r dr (6)
2.2.2 窄带信号的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
可以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式(5)求出信号
P(t)= ACOS CO0t (7)
的希尔伯特变换为
P(t)= Asin CO0t (8)
也可以求出P(t)= Asin CO0t的希尔伯特变换为
P(t)=一ACOS CO0t (9)
同样,可以证明窄带信号
P( , , ,t)= A( , , ,t)COS[志 +
Z +mz+COot+ ( , , ,t)] (10)
的希尔伯特变换为
P( , , ,t)= A( , , ,t)sin[志 +
Z +mz+COot+ ( , , ,t)] (11)
2.2.3 解析信号、复数包络和包络传播
将输入信号P(t)与它的希尔伯特(Hilbert)变
换结合为一个复信号
P (t)= P(t)+iP(t) (12)
则称P (t)为P(t)的解析信号。
所以,窄带信号
P( , , ,t)= A( , , ,t)COS[志 + +
mz+COot+ ( , , ,t)] (13)
的解析信号为
P ( , , ,t)= A( , , ,t)·COS[志 + Z +
mz+COot+ ( , , ,t)]+iA( , , ,t)·
sin[志 +Z +mz+COot+ ( , , ,t)]=
( ,.y,z,t)ei‘h 。 (14)
式中 =A(x,.y,z,t)eiP‘ z 为复数包络。由此
可知,包络A( ,.y,z,t)不仅是时间t的函数,而且
是空间( ,.y,z)的函数,因此,包络具有传播性。
由式(14)可知,解析信号的振幅是窄带信号的
包络,解析信号的复振幅是窄带信号的复包络。
2.2.4 窄带信号的波包传播
已知窄带信号P( , ,z,t),求出希尔伯特变
换P( ,.y,z,t),其解析信号为
P ( , ,z,t)=
P( ,.y, ,t)+iP( , , ,t) (15)
4期 缪锦海等:波包传播诊断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463
求出解析信号P ( ,Y,z,t)的振幅为
I P ( ,Y,z,t) I=
√P ( ,Y,z,t)+P ( ,Y,z,t) (16)
解析信号P ( ,Y,z,t)的位相为
0c cx,y,z,t,~n [畿崇舞] ,
解析信号P。( ,Y,z,t)的振幅就是窄带信号的包
络,即
l P。( ,Y,z,t) l= A( ,Y, ,t) (18)
因此,通过已知窄带信号的资料P( ,Y,z,t)
求出希尔伯特变换P( ,Y,z,t)可以求出窄带包络
的时空变化,即求出窄带信号的波包传播。
2.3波包传播诊断的计算方法
根据前述理论基础的讨论,可以归纳出波包的
传播诊断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通过带通滤波得到窄带信号P( ,Y,z,
t)。根据所研究的不同窄带问题采取不同的滤波方
法,如研究瞬变波问题可采用高通滤波,得到高频波
带;如研究40 d左右的周期变化采用相应的带通滤
波;如研究准2 a周期变化等等。注意所研究的窄
带信号是指时间域中的频带信号,不是空间域的。
这种窄带信号可以通过带通滤波而获得,在气象科
学的研究中,滤波方法已有专门研究[加]。
(2)求取已知窄带信号的希尔伯特变换
p( ,Y,z,t)。实际上也就是求取已知窄带信号序
列的正交序列。通常,可以利用富氏谱方法或卷积
方法求出。这两种方法在许多数学书籍上都可以查
到。
(3)根据式(18)求出窄带信号的包络即波包
l P ( ,Y,z,t)l。
(4)将求出的各空间点的波包数值,绘制成波
包分布图,再由波包分布图的连续变化,可获得并讨
论波包传播特征。
3 波包传播诊断方法的理想试验
为了验证设计的波包传播诊断方法的可用性,
首先进行了两类理想性试验。
3.1 振荡型扰动的波包传播
设一振荡型扰动为
FA: eF( ‘)·COS(2rrt) (19)
其中
F( ,Y,t)=一{[ —YCOS(t一 )] +
[Y— YCOS(t一 )] } (2O)
在试验中,设r=5, 为任何常数,并加上均匀分布
的随机数。
式(5)表示点振荡,且没有空间波动移动但有波
包传播,即没有波速而有群速度的情形。这波包有
一个中心,此中心沿圆轨道A 传播。圆A 为:
图2为波包传播
果一致。
图2 振荡型扰动的波包传播
3.2 波动型扰动的波包传播
设波动为
FB= aF‘ ,‘’cos(207rt+4x+5y) (22)
其中
F( ,Y,t): [( +YCOS t。)+(Y+ rsin t)。]·
{[ +YCOS(t+ n/3)) + [Y+
rsin(t+ 丌/3)] }·{[ +YCOS(t+
2 7r/3)] +[Y+ rsin(t+2 7r/3)] } (23)
以上波动公式说明有3个群速度中心都沿着圆
f.r rCOS t
{ (24)
I Y rsln t
的轨道传播,每个中心间隔为7r/3。在具体试验时,
设a=1.1,r=5,试验资料加上少量随机量。波包
传播的试验结果(图3)与设想结果是一致的,有3
个群速度中心,间隔7r/3,并沿着圆传播。

464 气 象 学 报 60卷
图3 波动型扰动的波包传播
(a.t=dt X 14,b.t=dt X 18,c.t=dt X 22,d.t=dt X 30)
4 瞬变波波包传播的简单实例计算
为了研究WPD方法在实际的气象要素场中的
计算结果的效果,选取了1993年7月15~18日北
半球500 hPa高度场的每天平均资料场(格点距为
2.5。×2.5。)进行了瞬变波波包传播过程的实际诊
断计算。
(1)对所选取的1993年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
的每日格点资料按时间序列进行了4阶差分高通滤
波,获得波动中的瞬变波部分。
(2)对每个格点上的时间序列值进行了希尔伯
特变换,得出了每个格点上的希尔伯特变换时间序
列值。
(3)根据式(16)求出了每个格点上每天瞬变波
的振幅值。
这样,就得到了1993年北半球各个格点上每天
的瞬变波振幅分布图,它们表征了包络时空图像的
演变情况。
选取了从7月15~ 18 日活动于(42.5。N,
150。E),(37.5。N,178。E)区域范围内的一次波包传
播过程加以说明。其波包传播过程的振幅分布如图
4、图5。
由图4、图5可以看出,15~18日位于(42.5。N,
150。E),(37.5。N,178。E)区域的瞬变波中心所移动
的位置如表1所示。显然,将这些中心位置连接成
一移动轨迹图,可见其中心的移动路径为西北东南
向的一条直线(图6)。
4期 缪锦海等:波包传播诊断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465
表1 7月15日~7月19日瞬变波中心位置数据
图4 波包传播过程的振幅分布
(a.7月15日,b.7月16日)
466 气 象 学 报 60卷
图5 波包传播过程的振幅分布
(a.7月17日,b 7月18日)
4期 缪锦海等:波包传播诊断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467
43 \
图6 7月15~19日瞬变波中心移动轨迹示意
文中已计算了l5~ 19 日波动的群速度表2。
由表中数据求得其平均速度为0.312684×10 km/d,
参考文献
即约为3.8 m/s左右,与罗斯贝波速基本相当。
表2 7月15~19日波动的群速度(10 km/d)
5 讨论
文中通过对波包传播诊断方法理论基础和计算
方法的讨论以及通过两类理想方案和实际资料的诊
断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波包传播诊断方法
是合理的,能反映实际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可以
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物理场的传播特性的分析,包括
各种天气和气候要素场的系统演化过程的研究中。
1 Yeh T C On energy dispersion in the atmosphere J Meteor,1949,6,1~6
2 曾庆存.强迫基流上Rosy波包的结构和演变.中国科学,1985,377~395
3 Zeng Qingeun.The evolution of Rossy wave packet in a three—dimensional baroclinic atmosphere J Atmos Sci,1983,40:73~ 84
4 缪锦海.长波不稳定发展的传播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的关系.气象学报,1980,38(3):269~276
5 Hoskins B J,KarolyD J.The steadylinear response of aspherical atmospheretothermal and orographicforing.JAtmos Sci,1981,38:1179~ 1196
6 黄荣辉等.关于冬季北半球定常行星波传播另一波导的研究.中国科学B,1983,940~950
7 吴国雄等.夏季中高纬500 hPa高度和海表湿度异常特征及相关分析.气象学报,1998,56(1):46~54
8 吴国雄等不同波数域中干湿空气的E—P剖面和余差环流.大气科学(特刊),1998,94~106
9 杨福生.随机信号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0 105~106
1O 马开玉等主编.气候统计原理与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381~390
THEoRETIC FoUNDATIoN AND CoM PUTATIoNAL M ETHoD ABo UT THE
W AVE-PACKET PRo PAGATIoN DIAGNOSIS
M iao Jinhai Xiao Tiangui Liu Zhiyuan
(Chengdu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610041)
Abstract
A new wave—packet propragation diagnosis method by using the measured data h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
per.It is a good method in feasibility and universality,proved by computations of ideal and measured data.
Key words:W ave—packet propagation diagnosis(W PD),W ave energy propagation,Transient 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