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李叔同:伤怀的离别情意

  《送别》

  李叔同作词

  曲调源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首歌自1914年问世以来,被传唱了将近一个世纪!它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句,利用美国奥德威一首通俗歌曲的旋律填词而成。就是这样一首看似寻常的歌曲,差不多将近一个世纪,一直在人民(特别是青年)中流行、传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力量使它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就是这首歌的主题。它写的是“送别”,生离死别是人生一件大事,“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这些极言离别之苦的名篇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征引传诵,因为他们写出了离别者的一种通感。

  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六年间,他接受了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教育,在审美思维和人生追求上也渐趋务实,一扫过去“学以致仕”的奋斗目标,逐渐确立了“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教育救国的思想取向。这段时间,李叔同的诗词写得很少,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美术、戏剧,以及编辑《音乐小杂志》中。留学归国后,李叔同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七年,是他实践自己教育理想意气风发的七年,也是他超前的美学思维遭到旧势力抵制不断迎接挑战的七年。这时期他除了大力推进新型的美术教育外,还结合教学写了许多校园歌曲,像著名的《送别》、《春游曲》、《忆儿时》等。

  李叔同中年昄依佛门,号弘一。

  《送别》由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演绎后,至今仍是广大学生用以唤起离别愁绪、触动心灵深处的送别歌。

  电影《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从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里“看到”了一颗赤子之心,“听到”了一声思念故土的轻轻的叹息。他把“一缕淡淡的哀愁”和“一抹沉沉的相思”作为影片的基调,而贯穿在影片中的《送别》歌,正是以“淡淡的哀愁”表现了离情别意,以“沉沉的相思”表现了对故土的怀念,和伤逝怀旧的镜头紧密呼应,成为体现影片基调所不可缺少的一支主题歌。

  《送别》歌的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曲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分“起、开、合”三段,合段重复起段;但每一段的结句相同,构成A(a-b)B(c-b)A(a-b)的形式;b句的一再重复,使萦回于怀的离情别意呼之欲出。他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

  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而且第一段全部用来写景;第二段时空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它的高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全歌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

  《春游》李叔同作词作曲





所有跟帖: 

谢谢Dr-Doctor !听不完啦,好伤感! -再谢你的好贴- 给 再谢你的好贴 发送悄悄话 (101 bytes) () 06/27/2004 postreply 18:27:20

Thank you. -33332222- 给 3333222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04 postreply 18:45:45

自古人间伤离别! Thx Dr的歌及文. -musefun- 给 musefu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04 postreply 18:49:24

谢谢刀,我一直想找这首曲子 -flowerq- 给 flowerq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04 postreply 19:34:13

谢谢刀,我一直想找这首曲子 -flowerq- 给 flowerq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04 postreply 19:34:13

回复:《送别》 -thankthan- 给 thankth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04 postreply 21:16:00

有关泓一大师(李叔同)网站。 -lightlight- 给 lightlight 发送悄悄话 (54 bytes) () 06/29/2004 postreply 01:16:24

惆怅... -回到从前- 给 回到从前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9/2004 postreply 11:31:3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