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hongguosixiang.com/viewthread.php?tid=11601&page=1&authorid=1798
物理认为:航天器m与地球M是一个机械能守恒系统,且以无穷远处势能为零
] 统“易”物理之轨道
物理轨道能的本质是动能
作者: 别焰云 【】
联系方式:
物理轨道能的本质是动能
作者: 别焰云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点电荷电场与重力场类比验证,揭示零点在无穷远处的是电(位)势,不是势(位)能。物理所谓轨道能其实是轨道电离(脱离)能,轨道能本质是动能,越轨时必伴有能量吸收或释放, RV2守恒是表征轨道场的根本统一法则。认清轨道能的动能本质后,由德布罗意关系式及玻尔理论验算可得:氢原子轨道周长与轨道电子波波长具有确定的关系:ln=nλn,电子云的认识不一定正确。
关键词:理论物理、基础物理、轨道、位能、开普勒、波尔、势箱
1、引言:
物理认为:航天器m与地球M是一个机械能守恒系统,且以无穷远处势能为零,航天器的势能Ep=-GMm/r, 由GMm/r2=mvr2/r(vr为r轨道公转速率),动能Ek=GMm/2r,则轨道机械能Er=-Ek;玻尔认为:对有限n值,电子束缚在氢原子中的能量皆为负值,因为能量零点在n→∞处,轨道能En为动能Tn和势能Vn=-ke2/rn之和(k=1/4πε0),由ke2/rn2=mevn2/rn,Tn = ke2/2rn,则 En =-ke2/2rn=-Tn。那么势能为负理圆意明吗?我将基于物理本意,通过类比验算理顺其中矛盾,深化对轨道引力场的物质看法,促进基础物理的完善统一。
2、由逻辑类推突破思维定势
设在平行赤道平面上有一座无穷长双层磁悬浮列车轨道高架桥,那么在上下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机械能如何?
在这里列车所受径向合力为零,重力永远不做功(除非脱轨),我们其实不会考虑它们的势能,其轨道能显然就是轨道动能。(即使考虑,由于势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分别以地平面或者下轨道为零势能面,它们的机械能之比不可能为定值,因此轨道机械能无实质意义) 无穷长实际上意味着是同心圆环轨道,若它们加速以至使得离心力取代悬浮力,则与航天器无异,它们的轨道能实质上就是轨道动能。
他们不约而同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从而得到合乎实际的结论,只因所谓负轨道(机械)能绝对值恰等于轨道动能,若把零势面取在任意轨道,将不能自圆其说。正负势能应只有数学意义,而无物理意义。我们可用正负来表示势能的增减,但物体固有之能量只应为正。物理之势能零点只能在无穷远处,而轨道能皆负,实质上赋予了负能量物理意义。一物本以Ek环地面运动,却说其机械能为-Ek,一如宗教说人有原罪的味道;或说此时要以地面为零点,其实与零点在何处无关,关键在于圆周轨道能本质上是公转动能。
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重力势能,但当物体处于正圆轨道时,无径向位移,此时引力不做功,若引入惯性力概念,可认为离心力与引力平衡抵消,径向合力为零,在任意正圆轨道运动与在地面或者脱离引力场相类,无所谓势能。由于两层列车轨道永不相通,我们不会考虑其“位能”差,若轨道有起伏,可视每一轨道如一“势箱”,箱内机械能必守恒。当物质没有径向位移时,或简视物质(行星、电子)作匀速圆周运动,后者相当于定义了一坎坎的轨道“势箱”,而忽略其每箱内位能波动,每一轨道(箱)皆可视为零势能面,而箱内“位能”皆可视为零;箱箱之间具有位势(电势)差,而无穷远处是位势为零,而非势能。
3、RV2守恒就是表征轨道引力场的根本统一法则
对于氢原子核Q电场而言,场强E=kQ/ r2,其无穷远处场强为零(g=GM/ r2与之相类,g应反映了重力场中r远处场强);变形可得E r=kQ/r,kQ/r当反映了电场中r远处的电势,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取其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合理。电子从a0电离,(电势差U0=ke/a0,设刚脱离原子时动能T=0,以a0为零势能面),则电场力做负功eU0,即电势能(位能)增量为V=ke2/ a0,由能量守恒电离能为
(T+V)-T1=ke2/ a0-ke2/2 a0=T1=13.6(eV)(=∣E1∣),
可见不引入负位能,以 En=Tn也可得到正确结论,若取向心方向为正,则基态惯性离心力本身具有离心能-T1,而从基态电离电场力做功为W=-V=-2 T1,故须补充电离能为W-(-T1)=-V+T1=-T1,显然物理所谓负轨道能其实是轨道脱离能。 推而广之,电荷q由r0 处跃迁至r处,则电场力做功为
∣W∣= k Qq (1/r0-1/ r)=k Qq ( r-r0) / r r0=平均力F (r-r0),
可见F/q=kQ/ r r0反映了跃迁轨道间的平均场强,为几何平均数。
以航天器m类比如试探电荷类推:显然g r =GM/ r(=︱Ep︱/m)反映的是重力场中r远处的位势。可见零点在无穷远处的是位势,不是势(位)能,轨道能︱Er︱=Ek=GMm/2r正反映低轨道位势高于高轨道位势。由F=ma,可得vr2r=GM和vn2rn= ke2/me守恒,显然RV2守恒就是表征轨道场的最根本的统一法则,它直观简明地反映了动能态V2与场能态R之间守恒变易关系。位势∝1/r,由vr2体现,是场的固有特性。(与质量多少无关,原子和星系应皆如此)。我们不会把电势与电势能混为一谈,我们也不应把位势与物体势能混为一谈。
把m由近地轨道R(令轨道公转速率为v0,即第一宇宙速度),发射至r处,引力做负功,“场强”几何平均值g=GM/Rr,其势能增量为mg(r-R)=GMm(r-R)/Rr=GMm(1/R-1/r)= m(v02-vr2),显然可直接由位势差乘m得到,其值为轨道动能差两倍。(航天器m脱离地球引力相当于1/r→0,总势能增量为GMm/R,设航天器在燃料烧完后的近地动能为mV2/2,脱离时动能为0,由mV2/2=0+GMm/R可得第二宇宙速度,若m具有基态轨道动能E0 =mv02/2,则脱离能等于E0,与电离能相类。)
若航天器m从初始正圆轨道R由v0加速至V,由一椭圆(霍曼)轨道转移到另一较大正圆轨道r,且它刚能到达r轨道时速率为v,则霍曼轨道有如R—r势箱,箱内机械能守恒方程为:mV2/2=△Ep+ mv2/2,而△Ep=GMm(1/R-1/r),与物理结果一致,并不需要人为定义轨道位能、轨道机械能。若m由r轨道“跃迁”回R轨道,多余的能量为:
ΔEp+m vr2/2-mv02/2=GMm(1/R-1/r)-GMm(1/R-1/r)/2=m(v02-vr2)/2
可见轨道跃迁必须释放能量(等于轨道动能之差),显然涉及不同位势 “势箱”,适用能量守恒,轨道空间分布着一坎坎的轨道场,并非绝对真空。
光谱辐射也应是电子轨道动能之差,结合玻尔理论rn= a0 n2有:
△E =(Vn2 -Vm2)me /2= (1/rn-1/rm) ke2 /2= (1/ n2 -1/ m2) e2/(8πε0 a0),
这正是里德伯公式形式,表明宏观与微观是统一的,rn= a0 n2合乎实际,而开普勒定律具有普适性。
4、轨道电子波波长与轨道周长关系为ln=nλn
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势能为负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轨道动能本质的认识。原子轨道能En其实就是电子动能Ek=Tn,由德布罗意关系式有电子动能(eV)与波长关系为.Ekλ2=1.2262 (nm 2),将Tn=n2E1代入可得:氢原子轨道电子波长λn=n1.226/√13.6≈n/3 nm,而玻尔半径α0=0.0529≈1/6πnm,依玻尔理论轨道周长ln=2πrn=2πa0 n2≈n2/3,可见ln=nλn。氢原子轨道电子波波长与轨道周长关系恒为ln=nλn,表明轨道场是一种圆周驻波,主量子数n为每个相应轨道的“驻波数”(相当于波节数),同时正比于相应轨道驻波波长。(并无直线驻波之固定两端,与直线驻波之条件弦长l =n(λ/2)并不一致)。
ln=nλn决定了轨道电子波横向规律,而波函数反映的是径向可能,二者必须结合才能正确认识波函数意义,上帝或许并不喜欢掷骰子。设一行星在基态“势箱”0--1内椭圆波动,我们或可认为它在平均轨道约0.5处存在几率最长,但并不会如电子云认识的那样随机到处乱跑,因为越轨时必伴有能量改变。(其实ln=nλn我本是在研究天地统“易”物理时于太阳系中先发现,而任意原子应皆如此,有待大家验证)
5、结论
1.轨道能本质上就是轨道动能,物理所谓轨道能其实是轨道脱离能。 忽略物质(大至行星,小至电子)轨道波动,相当于定义椭圆轨道为势箱,箱内遵守开普勒第二定律及适用机械能守恒,箱箱间具有位势差,遵守开普勒第三定律及适用能量守恒,越轨时必伴有能量变化、吸收或辐射,RV2守恒具有普遍意义。
2.对于原子轨道,电子以圆周驻波形态存在,电子波波长与轨道周长具有确定关系:ln=nλn,电子云和波函数部分认识可能需要修正。
我之所以对这个似乎已通过物理检验的无关紧要的负势能问题较真,主要因为它涉及引力场本质,影响我们对轨道能本质的正确认识,其实许多定论都有推导误会之处,把它们奉为真理,只会贻误后世,只有突破科学迷信,从客观归纳绝对真理:如开普勒定律,里德伯公式等出发,理顺基础物理不足之处,才能于简单中发现物理的统一之美。
联系人:别世富 qq: 437107623 bieyany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