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物质纯重力场部分的能量! 动量张量研究
文件格式: PDF/Adobe Acrobat - 查看
为时空的曲率张量, ! !" 物质的能量. (. 动量张. 量. ' 其中 ! !" 为不包含重力场贡献在内的纯物质的 ....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可以相互转. 化,这与物质的分布形式及其周围的时空结构有关 .... 的三个独立分量分别为 ... 线素有所不同 ...
物质纯重力场部分的能量!动量张量研究!
娄太平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沈阳!!"""#)
($""% 年!" 月& 日收到;$""% 年!! 月!% 日收到修改稿)
认为物质的质量(能量)存在形式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纯物质形式存在的,另一部分是以纯重力场形式
存在的’ 物质质量(能量)这两种形式各自对应着相应的能量( 动量张量,物质总的能量( 动量张量可表示为!!" )
!(!)
!" * !(")
!"
,这里,!(!)
!"
,!(")
!"
分别代表物质纯物质部分和纯重力场部分的能量( 动量张量’ 通过类比电磁理论,定
义:#! "+ "$ #!" ,##""
,并引入一个反对称张量$!" )##! ,#%" +##",#%!,则物质纯重力场部分的能量( 动量张量
为!(")
!" )($!$$$
" + #!"$%&$%&,#),#$& ’ 则包含重力场贡献的重力场方程为’!" + #!"’,$ ) &$&(!(!)
!" * !(")
!"
), "# ’ 将
包含重力场贡献的重力方程应用到一个与时间无关质量为( 孤立球对称物质体系,可得到其纯物质球体之外的线
素为-)$ ) +(! + *, +)+$ -+$ + +$ -’$
+ +$ ./0$’-($ *(! + *, +)$ "$ -,$ ,这里* ) &(, "$ ’
关键词:能量(动量张量,纯重力场,重力场方程,标量重力势,矢量重力势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1#"%")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的课题’
!4 引言
我们知道,在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中,物质的一
部分能量存留在电磁场之内,存留在带电和带磁物
体周围的空间中,其能量密度可表述为[!]
$5 ) !
&$
(-$
5 * .$
5
), (!)
式中-5
和.5
分别为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 其相应
的能量( 动量张量也与存留在电磁场之内的能量相
关,即可表述为
!!" ) !
#$ /!$/$
" + !#
#!"/%&( /%&) ’ ($)
这里/!"
为电磁张量,其形式可由电磁矢势0!
对坐
标微商表述,
/!" ) #0!
#%" +#0"
#%! ’ (%)
与电磁理论类似,在重力场中物质的一部分能
量也应存留在重力场之内,以场的形式存在于重力
场中的能量密度应该是重力场强度的函数,其相应
的能量( 动量张量也与存留在重力场之内的能量相
关’ 当达到牛顿近似时,其形式应类似于电磁场中的
能量( 动量张量’ 关于重力场中具有能量( 动量这一
点,虽然有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理论,像6/0.75/0[$,%] 和
89:; 和=/?.@/7A[3],B%::5C 表述[D—&]及段一
士表述[2,!"]等,但所给出的重力场的能量( 动量张量
均不属于物质本身的一部分,而是由于物质的存在
导致了周围时空畸变,使重力场体现出了能量和动
量的特征并对广义协变微分守恒律有贡献’ 关于重
力场的能量( 动量张量仍存在着许多内在的矛盾,仍
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没有明确给
出物质本身的能量在其周围时空中存在的形式’ 本
文尝试给出一个解释’
$4 物质纯重力场部分的能量( 动量张
量假设
6/0.75/0 在他的广义相对论中给出了重力场方
程的形式为[!!]
’!" + !$
#!"’ ) &$&
"# !!"
, (#)
式中’!"
为时空的曲率张量,!!"
物质的能量( 动量张
量’ 其中!!"
为不包含重力场贡献在内的纯物质的
能量( 动量张量’ 6/0.75/0 的重力场方程是作为一个
对牛顿重力场中泊松方程形式的自然推广而假设
第3% 卷第D 期$""# 年D 月
!"""(%$2",$""#,3%("D),!D31("3
物理学报
EF8E GHIJKFE JKLKFE
M9:’3%,L9’D,N>05,$""#
&
$$$$$$$$$$$$$$$$$$$$$$$$$$$$$$$$$$$$$$$$$$$$$$$$$$$$$$$$$$$$$$$
$""# F@/0’ G@O.’ J9P’
的!本文作者认为,牛顿重力场中物质的质量作为
“重力荷”应类似于电荷在其周围形成的重力场中留
存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应属于重力荷本身的一
部分! 当然,这与带电荷的粒子不同的是电场中存留
了电荷粒子的能量,但却不存留电荷粒子本身的一
部分电荷! 在牛顿重力场中,对重力荷质量而言,其
留存在重力场中的能量被忽略了,所以泊松方程没
有包含重力场的贡献! 本文认为,物质的质量(能量)
存在形式可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以纯物质形
式存在的,另一部分则是与带电物质类似是以场形
式存在的! 物质能量的这两种分布形式各自对应着
相应的能量" 动量张量,则包含重力场贡献在内的物
质总的能量" 动量张量可表述为
!!" # !(!)
!" $ !(")
!"
, (%)
式中!(!)
!"
,!(")
!"
分别代表物质纯物质部分和纯重力
场部分的能量" 动量张量! 根据&’()*+’( 的重力场方
程(,)的假设和方程(%)的假设,给出包含重力场贡
献的重力场方程形式为
"!" - ./
#!"" # 0#$
%,
(!(!)
!" $ !(")
!"
)! (1)
上述方程表明,由于物质的存在,使时空结构弯
曲! 弯曲的结构中又包含了物质的一部分能量,这部
分能量反过来又作用于时空结构! 物质存在的形式
决定了时空结构的特征,时空结构的特征又改变了
物质存在的形式! 下面给出物质纯重力场部分的能
量" 动量张量!
重力场理论给出了重力场强的表述为[..]
&’ # - $#
$(’ - % . $ /#
! %/
$$’
$)
( ’ # .,/,2),
(3)
式中# 为标量重力势,$’
为矢量重力势,分别定
义为
# "- %/
/
(. - #44
),
$’ "- #’4
!#44
( ’ # .,/,2)! (0)
若定义
%’ "%/$’
( ’ # .,/,2),
%4 "- %/ #44
!#44
,
5(4 # %5), (6)
则方程(3)可改写为
&’ # . $ /#
! %/
$%4
$(’ -$%’
$( ( ) 4
( ’ # .,/,2),
(.4)
即
&. # . $ /#
! %/
$%4
$(. -$%.
$( ( ) 4
,
&/ # . $ /#
! %/
$%4
$(/ -$%/
$( ( ) 4
,
&2 # . $ /#
! %/
$%4
$(2 -$%2
$( ( ) 4 ! (..)
仿照方程(2)电磁张量的定义,在重力场中引入
一个反对称张量*!"
,其定义为
*!" # $%!
$(" -$%"
$(!
, (./)
若定义
+. # . $ /#
! %/
$%/
$(2 -$%2
$( ( ) /
,
+/ # . $ /#
! %/
$%2
$(. -$%.
$( ( ) 2
,
+2 # . $ /#
! %/
$%.
$(/ -$%/
$( ( ) .
, (.2)
则(./)式可表示为
*!" # .
. $ /#
! %/
4 &. &/ &2
- &. 4 +2 - +/
- &/ - +2 4 +.
- &2 +/ - +.
æççççè
ö÷÷÷÷ø
4
,
(.,)
其逆变张量定义为
*!" # #!"’*&’ !
仿照方程(/)的形式,给出物质纯重力场部分的
能量" 动量张量!(")
!"
为
!(")
!" # .
,#$ *!(*(
" - .,
#!"*&’( *&’) ! (.%)
由上述方程可看到,物质纯重力场部分的能量"
动量张量是由其度规张量和与度规张量相关的重力
矢势所决定的! 即时空结构特征决定了物质纯重力
场部分的能量分布!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可以相互转
化,这与物质的分布形式及其周围的时空结构有关!
27 一个与时间无关球对称的纯物质球
外部空间的重力场
对于一个与时间无关具有球对称的纯物质球而
言,其球坐标表示的线素可写为[./]
5,/ # #!"5(!5(" # - +)5-/ - -/ 5*/
- -/ )’(/*5+/ $ +,%/ 5)/ ! (.1)
.1%0 物理学报%2 卷
这里!和"仅是! 的函数! 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æççççè
ö÷÷÷÷ø
%
! (*+)
其逆变张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æççççççè
ö÷÷÷÷÷÷ø
%
! (*,)
由方程(**),(*-)和(*+)可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则方程(*0)为
$ " #%"&
$ #* $ $
% #* $ $ $
$ $ $ $
æççççè
ö÷÷÷÷ø
$ $ $ $
! (&$)
其逆变张量$可表示为
$ " #% -"&
( 1!)
$ % #* $ $
#* $ $ $
$ $ $ $
æççççè
ö÷÷÷÷ø
$ $ $ $
! (&*)
相应的’(!)
#$
表示为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æççççè
ö÷÷÷÷ø
%
!
(&&)
纯物质球外部空间,即包含重力场贡献的真空为
’(#)
#$ " $! (&-)
因此在纯物质球外部空间的区域,方程(2)可表示为
)#$ % *&
"#$) " ,"(
$0 ’(!)
#$ ! (&0)
方程(&0)的三个独立分量分别为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3)
% *!
."
.! 1 *
!& ( #! % *)" *
0
."
. ( ) !
&
, (&2)
% #%!! [ & *&
.&"
.!& % *
0
.!
.!
."
.! 1 *
0
."
. ( ) !
&
1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由方程(&3)和(&2)可得到如下关系:
.(" 1!)
.! " $, (&,)
即
"( !)1!( !)" 常数!
考虑到!!4时,渐近为牛顿理论,因此有关系
"( !)1!( !)" $!
解方程(&3)—(&+),可得
#" " #%! " (* % *) !
&
, (-$)
式中* " (+5 $& ! 因此,一个与时间无关质量为+
的球对称纯物质球外部的线素可写为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图* 标量重力势’ 随距离! 的变化函数
这与著名的6789:; (-*)也表明了“黑洞”存在的可能,只是黑洞的半径
不是已公认的&(+5 $&,而是(+5 $& ! 另外,也可以看
到,在整个时空域上,不会出现所谓的“时间”坐标轴
与“空间”坐标轴相互转换的现象[**]!
图* 表明了标量重力势’ 随距离! 的变化特
征! 6789:; 量重力势’ 随距离! 的变化始终是负的,且当!!$
时,’! % 4,物质将收缩到中心点,即! " $ 处,形
2 期娄太平:物质纯重力场部分的能量> 动量张量研究*23/
成奇点的黑洞[!"—#!]$ 本文结果(见图中实线部分)则
表明,曲线在! % ",! 取最小值,& ## ’#;当! % "’
#,! % (;当! ) "’#,! * (,即表现出排斥特征,表明
物质将不会收缩到中心点而形成奇点$
上述结果表明,时空发生弯曲后,会产生两个可
能的效果,一是熟知的处在此时空中的物质之间具
有相互吸引的特征,即万有引力$ 另一则是物质一部
分能量留存在弯曲的时空中导致了物质之间存在相
互排斥特征$ 一般情况下,物质之间的距离较大时,
主要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特征$ 而当物质之间的距离
很小时( ! + " % $%’ ##),物质聚集在一个很小的区
域内,使物质之间的排斥作用就变得明显了$ 当! )
"’# 时,物质之间排斥大于吸引而成为主要的相互
作用$ 物质之间这种排斥作用将阻止物质在引力作
用下向中心坍缩时形成奇点$ 引伸的一个结论是,在
黑洞中心处无奇点发生$
[!] ,-./-0 , 1,,2345267 8 9 !:;: &’()* +,(-!.( 2.?:@=ABC=
8/0D-62A. @E=44)D5-B F(2. GH2.=4=)[朗道, 1,栗弗席兹8 9
!:;: 场论(中译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F 章]
[#] 82.46=2. I !:!; /(!) $ /(! $ !!" !JK
["] 82.46=2. I !:!K /(!) $ /(! $ !"# FFK
[F] LACM-. N !:"( 0,.1 $ 2(3 $ $$ KJ;
[;] ,-./-0 , 1,,2345267 8 9 !:J; +,( 4)511’#5) +,(-!. -6 &’()*
(@=E?-MA. @E=44)O :P
[P] 9!CC=E G !:;K 788#)1 -6 0,.1’#1 % "FJ
[J] 9!CC=E G !:P! 788#)1 -6 0,.1’#1 #& !!K
[K] 9!CC=E G !:PF 9:#) $ 0,.1 $ ’! ""(
[:] 10-. Q R,S5-.? T Q !:P" 7#;5 0,.1 $ 一士、张敬业!:P" 物理学报#( !!]
[!(] 10-. Q R,U=.? R V !::; 7#;5 0,.1 $ 一士、冯世祥!::; 物理学报%% !"J"]
[!!] ,2-A , !:KJ $(8(!5) +,(-!. -6 2()5;’3’;.(2.?:H2?5=E 8/0D-62A.
@E=44)BB"#—"F,!"!—!;"(2. G52.=4=)[刘辽!:KJ 广义相对
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F 页,第!"!—!;" 页]
[!#] W0 1 Q !:K" +,( +,(-!. -6 2()5;’3’;.(2.?:RD2=.D= @E=44)
B#(P—#!((2. G52.=4=)[吴大猷!:K" 相对论(北京:科学出版
社)第#(P—#!( 页]
[!"] ,-./-0 , 1 !:"# 0,.1 $ = $ ?(’:8’-8 $ # #K;
[!F] XBB=.5=2M=E T N,YACZA33 [ 9 !:": 0,.1 $ 2(3 $ ’’ "JF
[!;] \E04Z-C 9 1 !:P( 0,.1 $ 2(3 $ ##( !JF"
[!P] @=.EA4= N !:P; 0,.1 $ 2(3 $ @(;; $ #% ;J
[!J] H-]Z2.? R W !:PP 0,.1 $ 2(3 $ @(;; $ #! !FF
[!K] [-A G T,R5=. Q [ #((# 4,’8 $ 0,.1 $ ## K:(
[!:] [-A G T,R5=. Q [ #((" 4,’8 $ 0,.1 $ #& "J!
[#(] 12.? L N #((F 4,’8 $ 0,.1 $ #$ #PK
[#!] T2.? T ,,S5A0 R ^,H0-.? Q !PP( 物理学报;" 卷
! "#$%& ’()$# #*+ +,+-.&!/)/+,#$/ #+,")- )0 1$-+ .-’23#’#3),’4
03+4% 1’-# )0 /’##+-!
!"# $%&’(&)*
( !"#$$% $& ’()*+,(%- (./ ’*)(%%0+12,3$+)#*(-)*+. 4.,5*+-,)2,!#*.2(.1 ++,,,-,6#,.()
(./0/&1/2 3 405"6/7 8,,9;7/1&:/2 ;%)#:07& >6:57%05
?) 5@&: &: 5@/ 7/:05&1/DFE G" 5@/ 5"5%D /)/7*F’;";/)5#; 5/):"7 "B ;%55/7 0%) 6/ /A !" I 7(")
!"
,C@/7/ 7(!)
!" %)2 7(")
!" %7/
/)/7*F’;";/)5#; 5/):"7: "B 5@/"7F,% 1/05"7 &: 2/B&)/2 %::#!" K "8 1!, L#1,,
,%)2 %) %)5&:F;;/57&0 5/):"7 &: 2/B&)/2 %::8!" H##!L#9" K##"L#9!,:"
5@/ /)/7*F’;";/)5#; 5/):"7 "B 5@/ !" H (8!$8$
" K
1!"8%&8%&L-)L-$: E $@/ *7%1&5%5&")%D B&/D2 /M#%5&") C@&0@ 0")5%&): K 1!";L8 H 3$:( 7(!)
!" I 7(")
!"
)L "- E $@/ 5@/"7F "B 5@/ *7%1&5%5&")%D B&/D2 C@&0@ 0")5%&): 5@/ /)/7*F’;";/)5#; 5/):"7 "B *7%1&5%5&")%D B&/D2 &)2/)2/)5,%)2 5@/ D&)/’/D/;/)5 "B 5&;/’: K(+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