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各位欣赏,曲子介绍 (摘自网络)===>

本帖于 2009-04-06 09:03:3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lili~ 编辑

在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将圆舞曲流行起来以前,上层社会和皇家贵族的舞会上常常被演奏的就是小步舞曲(Menuet,Minuet,Menuett)。这种体裁原是起源于法国勃列坦省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十七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的提倡,小步舞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很流行,不久,又流传到欧洲其它各国,并形成了中庸速度和庄严、典雅的风格。小步舞曲这一体裁在十八世纪欧洲的宫廷音乐中十分盛行,因此许多巴罗克时代的作曲家都创作过大量的小步舞曲。

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速度稍快、有力;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曾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小步舞曲亦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大多为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声部写成,故称“三声中部”,并沿袭至今。



  贝多芬的这首《G大调小步舞曲》是在1796年3月以《六首钢琴小步舞曲》的标题所出版的小步舞曲集中的第二首。据推测,这一小步舞曲集很可能是在1795年,由原来为管弦乐队而写的乐曲改编而成的。本曲既可用来伴舞,又颇具欣赏性,因此二百年来久盛不衰,是通俗名曲中的精品。

  “小步舞曲”原是流行于法国农村中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后来逐渐进入宫廷,成为贵族舞曲。小步舞曲大多采用3/4拍子,中速,节奏平稳,风格典雅、明快、轻巧。
自从《小步舞曲》脱离了宫廷舞蹈关系之后,往往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成独立性作品。一般采用三段式写成。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具有鲜明的规格性,乐曲结构完整、排列规范、具有古典舞曲应有的特征。也是长笛演奏家所钟爱的众多小品之一。
  这一《 G大调小步舞曲》是在当时作者所写的众多小步舞曲和德国舞曲中,最著名的作品,它曾被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弦乐四重奏曲乃至轻音乐等各种形式,并以《贝多芬小步舞曲》之名广受听众的喜爱。本曲为典型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主题婉转如歌,第二主题带有活泼、跳跃的性质。

乐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小段构成,单纯简洁、典雅庄重。第二乐段(中间部分)同样规整地排列着两个小段,充满活泼轻快的情趣。同第一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反复。演奏是小段就不再重复了。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是音乐会保留曲目之一。
贝多芬是公认的伟大作曲家,在人们的印象中,他的创作手笔都是那些诸如九大交响曲那样的大手笔,但贝多芬一生也创作了一些短小精悍的音乐小品,其中包括十几首小步舞曲,而《G大调小步舞曲》是其中最通俗、流传最广的一首,成为外国通俗名曲之一。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