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纪念文章:黄海怀和他的《赛马》

来源: 竞选 2008-09-24 10:23:0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629 bytes)

周兴发

(作者是1952年春季萍乡三中--前鳌洲中学毕业生,本文曾刊登于江西省《人杰地灵》杂志2006年第一期)

  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黄海怀雕像于2005年11月1日在他就读过的萍乡三中(前鳌洲中学)中心广场上举行了揭幕仪式。在丽日蓝天下,驻足流连,思绪联翩。
感谢雕塑家的精心策划、辛勤劳作。能够紧紧抓住主人公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家这一鲜明特色,定格在两者兼得这一切入点上。黄海怀埋头操琴,他右手握弓,左手手指抚弦。弦乐家特有的灵动的手指刻划得十分好。是正在演奏所钟爱的《赛马》这个曲子吧!这可是从自己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旋律啊!琴音悠悠,我心渺渺。从这视觉形象中,听觉也会引起"通感",耳边仿佛萦绕着琴声余音。
《赛马》是黄海怀在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内蒙古民歌神韵创作出的一首极具浓郁内蒙地方风格的优秀二胡独奏曲。
马是蒙古族人民的好朋友,赛马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上的赛马更是热闹非凡。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英俊骁勇的骑手扬鞭跃马。风驰电掣般闪了过去,你追我赶,不相上下。大漠日圆,彩旗猎猎,马蹄声声,欢呼震天。黄海怀匠心独运。用欢快的曲调,用音乐的语汇,诠释了这一波澜壮阔的、震撼人心的生动景象。《赛马》一曲仿佛从天落,充分表达出草原上的人们奔放的性格、向上的精神和节日的喜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63年在上海之春,全国首届二胡比赛中,黄海怀以一曲自己创作、自己演奏的《赛马》脱颖而出,力挫群雄,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形象、深刻的寓意和熟练的技巧,首次获得成功。
梅花香至苦寒来。《赛马》给黄海怀带来鲜花,带来荣誉。如果以为他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那就错了。十年磨一剑。须知,黄海怀在音乐创作道路上苦练了十多年、磨砺了十多年。
黄海怀对音乐很有悟性、很努力。他在读初中时就开始显露出自己的音乐才华。我与他初中是同一所学校,两家住地也相距不远。据说,他跟老艺人学过二胡。二胡拉得很好,也会吹笛子、唢呐等。他经常在家里窗台上苦练二胡。有时夜深人静,怕影响别人睡眠,就用双腿夹着二胡琴筒来练。据和他熟悉的朋友回忆,黄海怀不只会拉二胡,记谱能力也强。解放初期,萍乡有县文工团,他经常会去看文工团排练节目。有些新歌曲,他边听,就连忙在小纸条上记下来。县文工团还没有正式公演,他和同学们就唱开了。他热心参加学校和街道上的一些演出活动。在操场上、在舞台上,总可以看到那高高个子的身影。
高中毕业以后,我们又都在武汉上大学。黄海怀在萍乡籍音乐家盂文涛教授的帮助下,考取了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后改为武汉音乐学院)民乐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能够留在大学民乐专业任教,这正是他梦寐以来的。学校坐落在武昌城里,绿树掩映,环境优雅,更重要的是有名师指点,有充裕的时间来边教学、边提高。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
音乐艺术是用心灵去感悟,用心灵去表现。"情动于中而形于声"。黄海怀以饱满的热情,以勤奋的拚搏精神,根植于民族艺术。他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从丰富的民歌中,选取素材,吸收营养,坚持走民族化的艺术道路。通过融会、提升,创作出有自己特点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黄海怀是用心、用情去创作,用心、用情去演奏,这样,才会打动人的心灵。《赛马》能够在全国二胡比赛中获得优秀名次,正好说明这一点。
大概是1964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因公出差到九江。在返回南昌的列车上与黄海怀邂逅相遇,真是喜出望外。我俩相对而坐,侃侃而谈。窗外,天高云淡,丘陵逶迤,顾不上去仔细欣赏这秀丽的景色。那正是黄海怀春风得意之时,《赛马》在上海得了奖,又写了几个曲子,反响也不错,真是教学、创作双丰收。从交谈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是热爱的,对未来也是憧憬的。
这一次黄海怀是随武汉歌舞团来江西演出的。他也有二胡独奏《赛马》这个节目。当天晚上在江西艺术剧院首场演出,他邀我晚上去观看,我满口答应。
武汉歌舞团人才济济,阵容整齐,节目很精彩。黄海怀的独奏,安排在中间,帷幕一拉开,他手持二胡出场,向台下观众一鞠躬,然后落座。这时,我仔细端详了一番,黄海怀着一身深色演出服,戴了一副墨镜。演奏姿势和广场雕像十分酷似。看得出来,他几乎是用了全身的力来拉琴。应该说,南昌的观众是第一次听黄海怀自己拉自己创作的《赛马》的。曲调明快,欢畅,整个曲子也精悍,听众鸦雀无声。演奏完毕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到后台找到了黄海怀,他解开制服上的钮扣后,又用手帕擦拭额头上的汗珠。我祝贺他在南昌首场演出成功,并预祝他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我们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深情地说,既然自己选择了民乐这个专业,会尽力的。
正当黄海怀的音乐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正当黄海怀想在教学、创作再出成果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大字报铺天盖地。无休止地批斗,什么"白专道路"典型、什么"修正主义苗子",精神压力很大,于是,在"文革"初期的1967年他含冤死去。只活了32岁。真是英年早逝!多么短暂的一生!噩耗传来,作为黄海怀的学友们,无不扼腕痛惜。谁曾料到,在南昌一晤,竟成永诀!
黄海怀,你已死去?不,你还活着!你会与河山同在,你会与风雨共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黄海怀得到平反昭雪。他用心血和智慧创作的《赛马》,又响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人们惊叹道:黄海怀的<赛马》又活了!是的,广大群众喜爱的音乐,是经久不衰的!是会长久传承的!
我们高兴地看到,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等单位出版的二胡独奏集中,选有《赛马》或介绍,或赏析;各地专业的或业余的文艺团体,也会演奏《赛马》这个曲目;音乐院校民乐专业,也会选用《赛马》,作为典型教学案例。有些中、小学生,也在聆听《赛马>唱片、磁带或光牒,也在学练《赛马>这个曲子。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2003年10月,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萍乡市秋收起义广场举行盛大演出,其中就有二胡演奏《赛马》这个节目。当家乡父老兄弟姐妹,听到这熟悉的动人的旋律时,激动不已,感慨万分,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有在天之灵,黄海怀当会含笑于九泉之下。
黄海怀的《赛马》是民族音乐之瑰宝,穿越时空、激荡豪情,给人以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现在,在家乡演奏《赛马》,不也是父老乡亲送给黄海怀的心香一瓣吗?
人类的心灵、情感中,有许多相似相通的东西。岁月如歌,似水流年。但是,《赛马》那优美的旋律穿越历史的隧道,流传至今,就是因为能拨动每个听众的心弦,并和听众的心扉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共鸣。
一位音乐界业内人士说,黄海怀创作的《赛马》,可以说是豪放、向上风格的一个代表,与阿炳、刘天华的婉约、深沉的风格,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晶莹而又遥远的星群,永远地闪烁在民族音乐不断发展的蓝天上。或许这位行家一语道破了黄海怀的《赛马》的意义、作用的内涵。正因为这样,对黄海怀和他所创造的、所留下的如《赛马》这样的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是具有鲜活的参照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值得我们加倍珍惜。
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那些音乐艺术团体、高等音乐院校和音乐出版机构,对《赛马》或演奏、或诠释、或传播,总之,对《赛马》在进行艺术创造的人们,我是深表敬意的。
一位著名作家说,他的作品,会比他走更远的路。我看,黄海怀也可以说是如此。他的《赛马》,几十年来,广泛而多层面地流传开来,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加上如上面所说的,有一支满怀热情、默默奉献的人们,像《赛马》这样的民族音乐经典之作,会在神州大地上继续传承下去,同时,新的民族音乐的优秀之作,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祝愿中华民族音乐如星汉灿烂,光彩夺目!

            2006年1月

  附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江西财经大学张允建教授(黄海怀高中班主任张重仪教授之子)的热情帮助,特此致谢。

拷贝自网上:

http://209.85.173.104/search?q=cache:Cxz_WLnzhcMJ:www.pxsz.com/xiaoqing/xiaoyoudehuiyi.htm+%E9%BB%84%E6%B5%B7%E6%80%80+%E4%BA%8C%E8%83%A1+%E6%96%87%E9%9D%A9&hl=zh-CN&ct=clnk&cd=4&gl=ca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