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 Philharmonic, Seiji Ozawa Conductor
Blanziflor et Helena, O Fortuna... "Carmina Burana" (Orff)
Carmina Burana "Uf dem anger" 2a parte(Orff)
《布兰诗歌》(Carmina Burana)是一部十三世纪的神秘诗稿,它深藏在巴伐利亚修道院内多少世纪不为人知,一旦被公之于众后震惊世人,它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最具艺术价值的中世纪诗歌。仿佛它来自天国,而非人间产品。
二十世纪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长期生活在巴伐利亚,他从这部诗稿中选取25首诗歌,谱成这部《布兰诗歌》,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
序诗部分壮美凝重,作曲家仿佛企图借助吟唱与谛听来建立起一座神庙;正歌的第一部分 "春天",轻快、明亮中蕴涵着悠远,合唱男女声部交替呈现宛如时序中的昼夜变化;第二部分"酒馆"则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运用优伶式的假声与转调,有如在描绘一个假面聚会的场景中人们醉生梦死的世态;但奇怪地是,欢腾的场面似有幽灵掠过的阴冷;第三部分"爱"中,有着对爱的渴望的宣泄和对爱的忧伤的赞美,以及对情欲的质朴的歌唱,其中,女声吟唱 "In truitina"(In the balance)华美而凄艳,已经成为演唱会中的经典保留曲目。
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在继承古典作曲法基础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表现主义"的影响下运用了新原始主义元素,节奏上加重打击乐成分,使《布兰诗歌》将中世纪的游吟与现代歌咏结合得非常完美。
《布兰诗歌》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它大开大阖,既有雄壮的呐喊,又有委婉的咏叹,犹如汹涌的急流撞向岩石发出澎湃的声响,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软的草滩。乐队与唱咏交相辉映;令人震撼的打击乐像是命运的召唤,有着强烈的扣击灵魂的效果。《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卡尔沃夫的「布兰诗歌」:如果说古典音乐里面有「重金属」的之类的作品,那就是这首「布兰诗歌」就是。这首合唱曲中包含神秘的气息、巨大的力量、强烈的节奏,揉合了中古世纪与现代音乐的风貌,这是二十世纪现代古典音乐的经典,也是最后欢迎的古典音乐之一
《布兰诗歌》也称为 《博伊伦之歌》,原是舞台作品 《凯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于1935—1936年,1937年初演于法兰克福,后作为康塔塔单独演出, 是奥尔夫最著名的代表作。
其歌词选自在巴伐利亚州贝内迪先特博伊伦修道院中发现的一本13世纪的诗集。共分25个乐章,用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童声合唱、合唱及乐队(内有14个乐章为管弦乐曲)。 歌词用拉丁文,其性质是放浪于饮酒、女人与爱情的学生歌曲, 分为3大部分:1.春,2.小酒店,3.爱情,演出时有哑剧动作,伴有丑角和舞蹈场面。 此曲写作手法简单,摒弃了常用的对位、主题发展、变奏等,而是用同度,八度,三度的声部进行,句段多重复, 是一部音效极佳的作品, 现在经常被影视作品所引用 (片段1 ,片段2 )。
磅礴的气势,慑人的动态,辉煌的和声,精彩的领唱,无不让人听后拍案叫绝。《布兰诗歌》也是一部宏大的“情景康塔塔”,仅独唱就包括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合唱则包括小合唱、童声合唱以及大合唱。该作从问世和留下录音以来,就一直成为最富感染力刺激性的经典合唱作品。
》carmina>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German Brass: The Marriage of Figaro |
• | Mao Asada (浅田真央) Skates with Chopin Polonaise in F Sharp Minor |
• | Victoria de los Angeles 的演唱 |
• | Renata Tebaldi 雷纳塔.苔巴尔迪的演唱 |
• | 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爱情颂>, 祖宾.梅塔指挥 |